□记者 段维佳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从空中俯瞰呈马鞍形,外侧天坛曲线幕墙勾勒出富有动感的“冰丝带”轮廓。在这个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编织天幕”下,屋面索网结构采用的国产索,来自河北。
“依靠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打破国外垄断,我们证明了国货的高水平、高质量。”巨力索具常务副总裁李彦英笑着说,让中国制造为冬奥会添彩,我们非常骄傲!
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河北造”在场馆设施、装备器材、交通工程、运行保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让“河北智慧”散发光芒,为冬奥贡献河北力量。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由顶峰俱乐部、竞赛区、看台区构成,占地面积约62公顷。如此庞大的场馆,在赛时更需要一个精确的“向导”。
“我们承担的‘北京冬奥会北斗微基站室内混合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已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室内外完成了网络部署,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为‘雪如意’冬奥场馆工作人员和移动车辆提供室内外无缝连续的亚米级高精度实时定位和位置服务。”项目负责人、中国电科54所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蔚保国说。
亚米级精度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测量精度可以精确到分米、厘米甚至是毫米。”蔚保国介绍,该项目首次打通了室内室外的北斗卫星导航连续覆盖定位,在人员密集的室内开阔区域可实现静态定位优于0.1米、动态定位优于0.5米的高精度定位,室内外连续定位精度优于1米,解决了大规模大范围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技术国际难题。
随着2022年冬奥会越来越近,要向全球观众呈现精彩的比赛,电力保障系统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国网张家口市崇礼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张龙来说,尽可能提高供电可靠率与稳定性是技术团队不懈的追求。
“‘雪如意’惊艳世界,也验证了我们智能电力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张龙介绍,他们构建的冬奥智慧运维保障平台,实现了设备状态智慧监控、巡视任务智慧管控、应急抢修智慧调度、保障现场智慧指挥四项综合保障功能。通过一系列创新科技手段,确保冬奥会电力系统平稳、高效运转。
精品工程,河钢助建。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河钢集团用高品质的钢材和全方位的服务助力建设冬奥精品工程。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河钢“独家定制”的含钒螺纹钢1.4万吨,全部用于项目赛道和房屋钢结构;在国家速滑馆,1.7万吨的用钢量全部由河钢一对一直供;在京张高铁,河钢累计直供钢材26万吨,用于项目七个标段以及沿线车站等建设;在新建太锡铁路太崇段,定制生产的1500吨高速重轨实现了短周期、高质量交付……
压雪车是雪道建设与维护必备的大型装备。世界上生产压雪车的企业集中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几乎垄断着全球高端市场。
借力“冰雪”热潮,河北宣工发挥工程机械制造的经验优势,加速推进压雪车升级换代,自主研发的SG400压雪车,实现了我国在大功率高端压雪车产品领域从“0”到“1”的突破。
目前,SG400压雪车已在崇礼多个雪场完成测试,成功在不同雪况下压出了标准的“面条雪”,产品作业效率、作业效果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悉,该车量产后,价格仅是进口压雪车的三分之二,后期维保费用也将节约三分之一左右。
为冬奥奉献的同时,新机遇也随之而来。“我们生产的防护垫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定州市天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计军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移动式安全防护垫供应商,他们自主研发的防护垫缓冲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凭借冬奥会供应商的“金字招牌”,天华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如今,冰雪装备产品已扩展到冰场、雪场防护垫,浇冰车、冰球板墙以及雪场防护网、网杆等。
乘冬奥会东风,河北冰雪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张家口积极做大做强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冰雪产业载体平台,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承德发挥钒钛资源优势,加大冰雪运动装备研发力度,生产附加值高的滑雪板、滑冰鞋等冰雪设备,进一步丰富冰雪产业业态;太子城冰雪小镇将在冬奥会期间承担赛事颁奖、贵宾接待等功能,并提供交通换乘、休闲娱乐等服务。
“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盛会的脚步渐进,燕赵大地尽显冬奥风采。我们一起筑梦冬奥,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