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题

科技创新点亮

冰雪盛事

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正在测试研究结果。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工作人员操作机械设备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射击场区域进行雪道塑型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工作人员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室内主题展区介绍“云转播”系统。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盼望着,盼望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从场内到场外,从比赛到观赛,北京冬奥会可以说是一场被科技创新成果“武装”的盛会,一项项黑科技、新成果得以应用,无所不在的科技应用场景,为冬奥披上一层酷炫的“科技色彩”,让人们对北京冬奥的冰雪盛会充满期待。

科技为冬奥“强基固本”

科技创新的加持,是历届奥运会的亮点,更是北京冬奥会的华彩篇章。

据了解,科技部在2016年就启动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围绕冬奥会科学办赛关键技术、冬季项目运动训练与比赛关键技术、公共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全球影响传播和智慧观赛关键技术、建设绿色智慧综合示范区等5类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科技支撑。

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运动项目的雪场施工往往离不开压雪机等装备。比如,在冰状雪竞速赛道的制作过程中,首先,压雪机要把雪道翻开,在雪块破碎、雪面疏松后进行注水,通过反复翻压将湿雪压均匀,使冰状雪层厚度一致,没有大的孔洞。随后,赛道工作人员要利用压雪机迅速将赛道压平,使雪层自下而上形成一层“冰壳”,最后通过滑雪板侧滑的方式铲去浮雪后,赛道才得以光滑如镜。

河钢集团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其在履带机械方面的技术优势,联合北京科技大学、江苏大学、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单位,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室外大中型压雪车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了大马力压雪机。

“我们自主研发了电液控制系统,围绕压雪机可靠性、适用性、可用度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测试,采用特种铝材与高分子塑料等新材料,在耐低温、轻量化等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最终研发出了SG400压雪机这一核心产品。”河北宣工SG400压雪机设计师温晓宣介绍,针对该款压雪机,公司提交了“一种轻便耐用的压雪车履带板”“一种压雪车的可调节松雪作业装置”等多件专利申请。目前,SG400压雪机已在张家口市崇礼区万龙、太舞、银河等滑雪场进行了实验测试,其性能已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制冰造雪是冬季体育比赛的基础,更是撬动冰雪产业链的杠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我国冰雪运动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契机,我们还须更好地发挥冰雪运动的多元功能,通过自主创新,把冰雪产业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的实施,不仅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还建立起了一批综合应用示范工程,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持续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专项启动以来,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关键场景,已有37个项目的112项新技术成果在测试赛中落地应用,已有10个项目团队在自由式空中技巧、跳台滑雪、冬季两项、速滑、冰球等国家队训练中入队服务。

科技让观赛如身临其境

冰球是冬奥会比赛中冲突性最强、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在手机或电视上观看冰球比赛时,如何获得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最新转播技术的出现,让冰球迷的期待成为可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出现在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馆的冰球比赛中。该系统采用了“自由视角”视频技术来展现冰球等冬奥会项目的比赛。观众通过电视、手机或VR设备观看比赛时,可以自己当“导播”,随时改变赛场的视角和位置,全方位地欣赏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

“自由视角”是如何实现的?该项目课题负责人盛骁杰介绍,国家体育馆中的U型架上共架设了40台相机,总长度达210米。通过三维重建和渲染,可以渲染出任意时长和帧率的精彩特效片段,相当于1200台相机同时拍摄拼接的效果。

无需特殊装备,也不用专门的带宽,只要手持一部5G手机,配上5G网络,冰雪发烧友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高质量的交互式观赛。与此同时,借助“子弹时间”技术,观众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凝固时空”,立体观看冰球运动员拼抢的瞬间,或是花滑选手腾空旋转的唯美一刻。

除了满足观赛需求、让冰雪项目更好看之外,“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技术对于裁判员判罚和运动员训练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这一技术可以随时生成360度信号画面,提供给裁判和转播商,帮助裁判快速、准确地作出判罚;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教练和运动员多角度回顾训练和比赛场上的技术和动作细节,科学地提升成绩。

“‘自由视角’技术就像在5G高速公路上进行‘花式飙车’。”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陈宝权说,与传统单独视点的视频传输相比,自由交互的多视点传输在数据容量上是数倍甚至数量级的提高。

科技引领智慧城市建设

冬奥会的一场比赛结束后,退场的观众中可能不少人想尽快找个饭店去饱餐一顿。若在以往,这恐怕挺麻烦,但在5G时代就不同了。只要输入目的地,手机、汽车等智能设备很快就能为你提出最佳出行方案——你可以走最近的路找到你在停车场的汽车,汽车可以根据拥堵、红绿灯等数据,为你计算出包括路线、时速等在内的最佳交通方案,并在抵达前为你找到最佳停车位。

以车联网为代表的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建设,2018年,我省开展“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攻关,启动民生领域系统技术集成专项,面向智慧崇礼建设,制定了民生领域系统技术集成专项技术榜单。

“下好‘揭榜挂帅’这盘棋,用开放与协同的姿态,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榜之后,中电科五十四所等单位成功揭榜,研究形成了《崇礼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提出了智慧崇礼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设施、智慧领域、建设技术指标体系,为冬奥会筹办和崇礼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打造智慧崇礼,实施崇礼智慧交通项目,采用多元异构交通数据整合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多类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包含停车引导屏、公交电子站牌、互联网平台的出行信息服务发布体系,实现公交信息、停车信息等崇礼交通精准服务信息的全覆盖发布,缓解道路拥堵,提升公众出行效率。此外,着力解决崇礼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燥多风、易燃树种多、防火难度大的问题,组织智慧防火项目,保护崇礼森林自然景观,保障办赛安全。如今,创新活力日益充沛的“智慧崇礼”正引领我省大步向前,绽放澎湃活力。

“通过高质量推进科技冬奥工作,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起点上,我省将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把科技冬奥的理念植入全省创新发展全局,强化一批技术集成示范,汇聚一批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综合自人民日报、河北日报)

2022-01-05 科技创新点亮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9293.html 1 冰雪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