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邢台

南宫“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南宫市探索实施“干部创业、集体创收、乡村创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党建+”强组织、优生态、促经济,将党的建设有效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本报讯(记者齐彦红 通讯员许庆常 张立涛)近年来,南宫市探索实施“干部创业、集体创收、乡村创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党建+”强组织、优生态、促经济,将党的建设有效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强组织,集聚发展合力。实施“领航”工程。该市按照示范带动、逐步延伸的原则,着力打造以东乞家庄等示范村为中心、涵盖10个村的城郊“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史家屯现代设施农业为辐射点的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带”,以中部乡镇毛毡为主导产业的“电商示范带”,以河北鸿森塑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非公党建示范带”。每年评选40名左右的红旗党支部书记,市财政列支200万元,给予绩效奖励每人每月500元。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先后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4期、村党组织书记大讲堂3期,党组织书记领航作用发挥明显。南大街党支部书记鲍永刚获评省乡村振兴“领头雁”,7名党支部书记获评邢台市乡村振兴“领头雁”。实施“星火”计划。以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为主导,举办乡村治理乡贤汇、创业交流等班次2期,开展“培养一名能人,带动一个家庭,带活一项产业,带富一方山水”活动,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实施“对标晋星”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联审联查”清理问题村干部84人。近年来市财政列支2000余万元,新建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45个。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先后组织6批次280余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外出对标学习浙江、成都、苏州等地经验,打造“江浙模式”南宫版。

优生态,提升振兴品位。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该市坚持把家园革命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小切口,破局渐入,深入开展农村“三改”“两代”(改厕所、改厨房、改庭院,气代煤、电代煤),抓实“五清三建一改”,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全域开展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工作质量。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郭企之、李保安等革命烈士的精神内核,讲述乡村故事,建设“党史”主题党建游园、民俗馆、纪念馆等600余个。在拆旧建绿工作中,广大群众主动投工投劳,累计投入人力20余万人次,车辆2.1万辆次。一跃跨入全国农村清洁行动先进县市行列。

促经济,创新模式路径。引导立足资源优势,在全市推广政府扶持、实体创业、抱团发展、股本分红、民俗旅游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辐射带动一批种植养殖、交易服务、光伏产业和物流中心等项目,呈现集体带个体、共促产业兴良好局面,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95%。政府扶持型。争取省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村17个,争取上级资金850万元,选取大屯乡、南便村乡、苏村镇、北胡街道办事处为试点乡镇,共联建5个项目,现已全面建成。实体创业型。村党组织牵头兴办经营性村办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侯狼冢店投资130万元创办村集体企业——智慧桃树种植观光园有限公司,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北胡街道与河北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投资300余万元,建成36座连栋拱棚的“纱帐”黄韭生产基地,大力推行“村委会+合作社+专业公司+农户”模式,黄韭种植达到2200亩,亩产900公斤,亩效益2万元左右。抱团发展型。大赵村、西丁村等6个村联合引进润浩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村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股本分红型。采取农户以土地、现金等多元入股形式,成立合作社。王家屯村创办金硕果蔬种植等4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年新增收益26万元。王家屯发展集体经济模式获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第十一名。民俗旅游型。东乞家庄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南宫湖片区开发,以“支部+旅游合作社+农户农家乐”运作模式增加集体收入,带动农民致富,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

2021-12-2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9037.html 1 南宫“党建+”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