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杨晓帅—— 扎根基层 追梦乡村教育

人物档案 杨晓帅,1990年出生,山西广灵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员。现为张家口市怀安县太平庄中心学校教师。

□通讯员 陈晶 郝文春 刘晓燕

走上特岗教师岗位8年来,杨晓帅走入深山投身支教事业,为人师表爱心育苗,她是不断追求教育质量的好老师,是留守学生们的“杨妈妈”……在乡村教育中,奉献青春力量,201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用真情,播撒爱的种子

“同学们好!”“老师好!”清晨,在张家口市怀安县太平庄中心学校,杨晓帅走进教室,微笑着和孩子们相互问好。

2013年大学毕业后,杨晓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全县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

“刚来的时候,宿舍是废弃教室改的,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抬水……”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冲淡她的工作热情,她一人担负起两个年级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由于学生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杨晓帅不仅是老师,也是家长。“关爱他们、陪伴他们,让留守的孩子们有个‘心家’,播撒一颗爱的种子,等候生根、发芽、开花……”杨晓帅说。

班上曾经有个孩子,沉默寡言,不认真听课、不写作业。杨晓帅几乎每周都会去家访,辅导功课,一直坚持了一年多。渐渐地,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成绩也提升了不少。六一儿童节,这个孩子终于站上领奖台,拿着奖状笑得很开心,“老师,谢谢您!”突然的一句感谢,让杨晓帅瞬间红了眼圈。

“老师,十年之后,我们就穿这件衣服和您聚会!”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杨晓帅送给每个学生一件T恤当礼物,衣服上印着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图案“奔跑吧少年!”杨晓帅没想到,一件普通的衣服能够留给孩子们如此美好的记忆。

用智慧,播撒自信的种子

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到更全面的教育,杨晓帅想尽办法。

就算熬夜到凌晨,她也会为每一节数学课做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后来学校有了多媒体,她每节课都会精心准备PPT。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天放学后她就录制讲解视频,只要有学生问,便可第一时间远程辅导……

带着孩子们在操场跑圈,体验一千米的长度是怎样的感觉;在教室里热烈地讨论奥特曼的经典动作,形象地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点……杨晓帅的“智慧教学”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又优质高效。

“光学文化课不行,我们要多开展孩子们需要的文体活动。”杨晓帅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2014年,杨晓帅主动报名参加了县级团体操比赛,因为学校偏远不方便把孩子们集中到县里,便邀请评委们来校评分。她和孩子们在灰色的砖墙上插上彩旗,贴上自己写的标语,挂上了自己做的条幅,把课桌拼起来当评委席。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孩子们饱满的精神风貌,这样积极向上的劲头,让我着实感动”。那次比赛,杨晓帅带着孩子们获得了全县三等奖,向所有人证明了山里的娃娃一点都不差。

在杨晓帅的努力下,太平庄中心学校第一次有了升国旗仪式,第一次举办了艺术节。2016年,学校申请到乡村少年宫项目,由杨晓帅主要负责,孩子们终于有了舞蹈、美术、乐器、手工等六个兴趣班,每周二、周五还安排专门的活动课。

用责任,播撒奉献的种子

8年时光,杨晓帅付出着也收获着。全国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特岗教师技能大赛市级一等奖……“不辜负组织对我的认可,要对得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我会怀着一颗奉献之心,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杨晓帅坚定地说。

2017年9月,杨晓帅在为新教师做岗前培训讲座时,认识了几十个新老师。“刚开学那几天,每天都会有好多人通过手机问我这个知识点怎么讲?能不能发些教案、课件做参考等。”无论是午休还是晚上十一二点,杨晓帅都会第一时间回复,解答他们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2019年疫情发生后,她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能力,井然有序地开展着网络直播课。她除了每天按时直播语、数课程外,还在网上为学生开展特色班会课,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她为家里没安宽带的伟伟同学充流量上网课,第一时间用获得的马云公益基金采购7000元的防疫物资捐给县教育系统,又拿出3000元工资捐给怀安县红十字会。

为做好教育扶贫,杨晓帅走遍全乡每个村核查适龄儿童,通过走访宣传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

杨晓帅,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青年教师,扎根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2021-12-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8324.html 1 杨晓帅—— 扎根基层 追梦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