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平
作为企业经营者,都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永葆青春,常青不衰。但是,商海无情,云起云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也眼看他“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在世界经济史上,一些曾经风云一时的企业为什么会“忽喇喇似大厦倾”?也有一些伟大的企业家为什么会常青不衰,创造出企业经营的神话?这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那些创造奇迹的伟大企业家,是否有“致胜宝典”?我想,一定是有的。
不久前,读稻盛和夫的《企业家精神》一书,其发明的一个方程式让我眼前一亮。
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神。2009年,他已经77岁,正当他潜心佛学,安度晚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登门盛邀稻盛和夫出山,出任负债1.5万亿日元而破产的日本航空董事长,请他拯救日航。几乎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怕他“晚节不保”。但是,稻盛和夫欣然应允。2011年,日航实现纯利润1866亿日元。2012年9月,日航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宣告:我回来了!
这位经营之神用一个方程式,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有的人会成功,有的人会失败,有的人会平庸。其方程式是: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的分值范围为-100至+100,“能力”与“热情”的分值范围为0至100。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因为是乘法,所以一旦思维方式为负,哪怕只是极小的负值,其人生和工作的结果便立刻变为负数。这么一来,“能力”和“热情”的数值越大,结果的负值反而变得越大。这一方程式充分体现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为了论证稻盛和夫的方程式,我花了大约三个月的业余时间,采用归纳推理法,把我读过的名人传记、企业家传记及现在生活中所认识了解的企业经营者的人生和工作进行了梳理归纳。终其一生,方知得失。在归纳分析中,我发现:人和人根本的差距是思维能力的差距。成功者,最重要的一点正是有超出常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来源于正确的思维方式。失败者表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思维出现了错误,根源也在于思维方式不正确。
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些正确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呢?归纳起来,我觉得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理性思维,二是系统思维。
理性思维是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系统思维是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上把握事物的关联性、整体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从大概念上,系统思维是理性思维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理性思维的最高级方式。
那么,优秀的企业家在经营中是如何运用理性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呢?我归纳总结了四点:
一、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成败。企业家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正确的战略抉择来自理性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要做到五个深入研究:深入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研究本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深入研究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五个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楚“四个我”,即:“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怎么去?”据此,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任务、竞争策略。这,也就是企业发展战略。
二、形成具有浓厚“自驱力”氛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有能用文字表述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最顶事管用的是“自驱力”企业文化。“自驱力”一词来自美国人费拉尔·凯普所著的《自驱力》一书,意思是,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百分之百投入,对工作有一种非做不可的使命感,并为之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如此,世界将给他们以殊荣,既有名望也有财富。
这是一个多么令企业家向往的情景啊!
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正确,又有一批具有“自驱力”的员工,企业怎么能不繁荣昌盛?!
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对“自驱力”推崇备至。一个企业真的会形成这样的企业文化吗?很多杰出企业家的实践回答是“能”。
三、坚持“交换比较反复”的决策方法。这是陈云同志提出并坚持一生的一个工作方法。交换,就是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不仅要听正面意见,更要听反面意见。比较,就是对各种意见要比较优点缺点,找出最佳方案。反复,就是决策意见初步确定后,再听听不同意见,再对方案进行审视,以求更圆满。如此,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在企业经营上,我认为这是理性思维具体化的一个“宝典”。
四、形成系统抓落实的干成事机制。企业是一个大系统,横向多部门并列,纵向有多个层级。如何让这个大系统围绕企业发展战略高效运转?用好“四个干”机制是干成事的有效方法:干什么——每个高管、每个中层管理者、每个员工及各层级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谁来干——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怎么干——要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法;什么时间干成——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如此,一个大系统才能围绕大目标各司其职,各干其事,高效完成。
上述四点,我想,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倘若能做到,或许,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