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魏县:百家微工厂 富农大舞台

□记者 韩晓寒 见习记者 孟维仑

“现在,爱心箱包厂日常用工70多人,对外订单源源不断,产品还拥有独立的品牌。从脱贫到致富,这个箱包厂带领着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近日,在邯郸魏县前大磨乡连枣林村爱心箱包微工厂,正在接待邻县观摩交流客商的返乡创业青年王俊波介绍道。

魏县曾经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口10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30万人。在脱贫攻坚中,魏县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之策和关键之举,在破解留守妇女及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脱贫增收上,抢抓机遇,因势利导,以打造“扶贫微工厂”为载体,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出了一条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

家门口就业

破解特殊群体增收难

冬日的早晨十分清冷,刘屯村的扶贫微工厂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缝纫机噔噔作响、组装车间井井有条,质检处忙得不亦乐乎。

在魏县,过去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力、弱劳力群体想就业但苦于找不到门路。为破解这一问题,该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雄安等地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陆续外迁的机遇,支持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创办“扶贫微工厂”,大力发展箱包、服装、毛绒玩具等加工产业,让农村半劳力、弱劳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搭建起脱贫致富的“大舞台”。

为促进扶贫微工厂良性发展,魏县谋划在先,组建县级家庭手工业协会,成立“实打实”微工厂合作社,为有意创建“扶贫微工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项目推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对办厂进行资金支持和用工补贴。

“县里给的支持力度很大,我这家微工厂经过4年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开了两个分厂,用工130多人,还创立了自己的箱包品牌,订单不断。”在大辛庄乡苗辛庄村经营微工厂,来自湖北随州的青年周鲲鹏向记者介绍。

微工厂组团作战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产业的聚集。在“来料加工”基础上,王俊波拓展“自产自销”“包工包料”两种模式,产品订单应接不暇,销路遍布全国,乃至俄罗斯等海外市场。“我们现在打算‘组团作战’,单打独斗风险大,也争不到大订单,抗风险能力也弱。”这几天,王俊波正和县里十几家微工厂业主商量着搞联合发展。

“扶贫微工厂”的建设与发展,对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扶贫微工厂”发展较早的沙口集乡,先后引进箱包、灯饰、服装、毛绒玩具、电子元件等加工项目31个,新(改)建“扶贫微工厂”4000余平方米,打造家庭手工业专业村7个,初步形成“大屯、刘屯、集东服装加工,岗上箱包加工,北辛庄灯饰加工,河沟、郑二庄毛绒玩具加工”发展格局。

目前,魏县拥有箱包、服装、毛绒玩具、手工编织等各类“微工厂”近百家,带动就业4000余人,年产值2亿元。

“通过扶贫资金、土地流转托管、订单生产、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资产收益、就业、产销衔接、技术指导服务8个方面,进行产业就业帮扶,不仅发展壮大了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还打通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多种渠道。”魏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郭福林介绍。

2021-12-1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8053.html 1 魏县:百家微工厂 富农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