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11月29日—12月5日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为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推进宪法的贯彻实施,11月30日,石家庄市裕华区2021年“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该区法治公园(希望绿洲公园)举办。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启动仪式现场,裕华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普法办等多部门的普法志愿者和法律工作者为群众发放普法宣传单,就群众身边的民事纠纷等法律法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营造了全社会共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法治氛围。
今年是“八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裕华区司法局、区普法办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带头并督促指导区直各单位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宪法和民法典宣传融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公民的法治素养,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示范区和法治裕华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
完善责任机制,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
石家庄市裕华区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方位推动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列入年度“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区直各部门和各街道(镇)也修订完善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为压实宪法和民法典宣传贯彻责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突出重点对象,提高普法宣传针对性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用民法典。裕华区四大班子带头学习宪法、民法典读本,区普法办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两期专题网班,组织全区干部对民法典进行重点学习;邀请市普法讲师团成员、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法学博士杨晖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了民法典专题辅导,全区70多个单位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统一开展了民法典专题学习;区政府常务会前专题学习宪法和民法典;举办全区普法主管领导法治培训班,对宪法和民法典进行了专题学习;新提拔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中加入了宪法和民法典的内容。通过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述职、报送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典型案例以及举办法律知识考试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全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各单位通过落实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用法制度,加强了对重点人群及执法人员的法治培训,将宪法和民法典的贯彻实施融入了执法司法实践,做到了实时普法、全员普法。
加强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在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等专业司法人员深入中小学开展民法典法治宣传的同时,区普法办还多次邀请省内普法品牌团队“木兰有约”法治宣讲团成员深入各中小学,采取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方式,为区青少年举办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系列法治讲座,调动起了青少年学法积极性。开展“法律进学校”宣传活动20余场次,在东南实验中学举办了民法典和宪法宣传展,开展了禁毒知识进校园活动,还在该校举办了“裕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揭牌暨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组织检察官为孩子们送法进课堂,援引动漫视频为孩子们生动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热点问题。各中小学也结合实际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开展了宪法、民法典的宣传活动。市普法办相关责任人深入求实中学就民法典宣传和依法治校工作进行了现场调研指导,对该区校园普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化面向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各有关单位利用“法律进农村”和“三下乡”活动,采取法律工作者现场解答、印发与农民生产生活关联密切的民法典知识宣传册、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以及播放宪法微视频、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区法学会、区普法办常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农民群众举办民法典主题宣讲,送上“图说民法典”宣传折页释法说理,进一步调动起了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10余场次,广大农民群众的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三
突出宣传发动,提高普法宣传实效性
拓宽渠道,让民法典宣传有“底气”。各单位在做好内部工作人员学法,积极参与争创“依法行政示范机关”“依法管理示范单位”活动的同时,充分依托商贸企业大屏、商户LED显示屏、法治公园宣传橱窗、社区法治广场、法治宣传栏等文化阵地,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张贴海报、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宪法和民法典微视频等方式,营造出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争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齐抓共管,让民法典宣传聚“人气”。全区各单位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宪法和民法典宣传与社会治理、执法司法等法治实践相结合,将宪法和民法典普法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利用普法志愿者队伍,紧紧围绕“三重四创五优化”和“双创双服”等中心工作,利用“3·8”妇女节、“6·5”世界环境日和“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活动期间开展常态化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全年有氛围”的良好格局。充分利用大型文化活动,通过合唱、快板、舞蹈、书画作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宪法、民法典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营造基层治理法治化环境。今年以来,各单位主要领导认真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要求,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带动全体工作人员主动落实民法典赋予的部门职责,自觉规范行政权力。全区各单位以深化“法律九进”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40余场次,发放宣传折页8000余册,社区张贴挂图1500余幅。同时,区各单位借助“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三级普法微信群”等线上平台,积极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方便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学法。
以人为本,让民法典宣传接“地气”。区普法办以司法局青年干警、公职律师、各社区法律顾问、优秀青年律师为主体,成立“裕华区法治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订单式”民法典专题宣讲活动。为使宣传活动取得实效,每次宣讲前先组织各街道(镇)司法所深入社区开展调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群众关切和诉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实施“点单式”精准普法,避免“一张方子用到底”“水过地皮湿”。槐底街道司法所接到燕港新村社区居民想要了解关于婚姻家庭相关法律知识的反馈后,及时邀请法律顾问为居民举办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专题讲座,充分调动群众学习、宣传、使用民法典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目前已深入宣讲30余场次,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