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邯郸

武安全面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

武安将“两新”党建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党建新方法,全面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本报讯(记者方尚俊 通讯员巩锐)近年来,武安市将“两新”党建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党建新方法,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全市26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发广大党员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为武安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政治引领,推动组织融合。武安市始终将“讲政治”作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第一要求,引导各领域企业和社会组织与党同心同德、同力同向。

“两个覆盖”见实效。截至目前,武安市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达155家,建立联合支部的109家,覆盖率达99%,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各领域经济组织中深入开展“1+5+N”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连续组织主题党课、志愿服务、攻坚行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实施把员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双培”机制,用党建凝聚人心干劲。2020年以来,该市“两新”组织共发展党员183人,其中业务骨干占比95%。

部门联动“淬硬功”。针对“两新”组织在管理、业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党建”优势,组织市场监管、环保、发改、科工、工会等部门党组织与重点企业“结对子”,定期开展“业务大讲堂”“技能大练兵”等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乘数效应。

党建引领“树品牌”。武安市“两新”组织将党建工作写入企业章程,树立“用党建兴文化,以文化强企业”的管理理念,将党建深度融入企业文化中,打造党建品牌。100余家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30多家企业建成党建文化长廊。其中,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家园”的企业文化,河北华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一个核心、两个优势、三个实现、四个结合、五个幸福”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名片,使党建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增效出力,为企业发展凝聚起强大软实力。

营造和谐氛围,打通企内融合。武安市强化企业内部党建骨骼支撑,营造内和外顺的良好环境,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强化价值认同。武安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工委定期深入重点企业,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引导企业通过各层次组织会议,充分吸收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体现对企业党员的尊重与肯定,提升党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

深化党内关爱。建立“爱心基金”,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联系业主、班子成员联系高管、党员联系职工的“三联”制度,坚持“四必到、五必访”,切实维护职工权益。200多名非公企业主和1700多名非公企业党员与5000多名困难职工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捐赠钱物1000余万元。

优化党群共建。建立群团组织定期报告、党组织专题研究、群团组织负责人列席党组织会议等制度,定期举办党群文化节、党群联谊会,实施党群阵地“六有”规范化建设,让广大员工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强化担当作为,深化地企融合。武安市高站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省、邯郸市安排部署,加大“企地共建”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力度,引导推动本地“龙头民营企业”主动履行承担社会责任,以企地共建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发展目标不断探索迈进,逐步构建“企业助力振兴、双向互促共赢”新发展格局。

坚持联动发展。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牵手共发展”活动,企业主动增资、以企引企,吸纳属地剩余劳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力支持属地经济社会建设。今年以来,武安市非公企业投入扶贫资金上亿元,吸纳属地劳动力1万余人就业,巩固深化了脱贫攻坚成效。

深化文明创建。引导非公企业开通“三微一端”平台,拍摄党建微电影,宣传身边党员模范代表,在强化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党员职工开展“送文明到村居”“志愿服务进社区”和“走帮服”活动等,有效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

2021-11-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7103.html 1 武安全面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