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攻坚以来,市大气办采取“三查三看”的督导措施,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井陉矿区精准实干,全力以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三查三看”督导空气质量“退后十”
本报讯(记者康义涵 通讯员郭运洲)近日,在裕华区体育南大街与石栾大街交口东北角,一处围挡内的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引起了石家庄市大气办督导组的注意。正当督导组人员拍照、记录的时候,一位老大爷走上前来说:“快清清吧,刮风下雨的时候可脏了!”这是石家庄市大气办督导组在一线督导工作中发生的一幕。
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战正在全力推进,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减排、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强力开展扬尘污染治理,认真落实洗城净路、湿扫保洁、裸露地面整治、重型车辆管控等举措,石家庄市大气办连续下发系列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任务、确定标准、压实责任,做到协调高效、令行禁止,全力以赴争取各项指数下降,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10月21日,该市召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动员会后,市大气办迅速组建督导组深入一线。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逐一督导,督导组对高新区、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的天然气锅炉整治、施工工地裸露地面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退后十”攻坚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同时,针对省生态环境厅交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抓好重点时段保障,以更严标准、有力有效的措施,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
督导检查过程中,督导组采取“三查三看”的督导措施,即查专项治污方案看安排部署、查环保手续看污染源是否合法合规、查环境整治现场看治污举措落地标准。据统计,当日共核查天然气锅炉244台、建筑施工工地69处、餐饮单位128家。针对部分餐饮单位油烟净化处理装置未完成检测验收、个别餐饮单位未能提供油烟净化设施清洗台账、尚有天然气锅炉未完成低氮改造及其他治污措施尚存死角等问题,督导组督促指导所辖区政府、区大气办进一步加快相关工作整改进度,全力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
井陉矿区精准实干防治大气污染
本报讯(记者张超 通讯员高敏 史晓莉)深秋时节,俯瞰井陉矿区,目之所及,碧波荡漾,叠翠流金;天空犹如被冲洗过一般,一片蔚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画的金秋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井陉矿区地处丘陵腹地,空气自净能力不足。今年以来,特别是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攻坚以来,井陉矿区将大气污染防治暨扬尘治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力攻坚,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力度、最实举措全力以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数据显示,井陉矿区7月份道路积尘负荷为10.81克/平方米,经过精细化管控和不懈努力,10月份降为0.5克/平方米,在全市9个核心区中排名第一。截至10月31日,该区国控点月度综合指数、PM2.5(细颗粒物)和PM10(粗颗粒物)等3项指标在石家庄市11个国控站点中均排名第一。“治气没有天堑,关键在精准实干。”井陉矿区委书记段利勇表示。
全域精细化洗扫保洁
10月6日,井陉矿区在区人民广场冒雨召开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誓师大会暨城乡全域精细化洗扫保洁启动仪式,区委、区政府向5个乡镇(街道)移交了10台洗扫保洁车,成为石家庄市第一个实现城乡全域精细化洗扫保洁的区县。
该区围绕平涉路穿城而过、重型车辆过境较多的重点问题,投资300万元在南、北入区口分别修建重型载货车专用通道,并设置过轮水池及洗车机,对运输车辆轮胎进行不停车浸泡冲洗,确保车辆不带泥带尘驶入;投资4亿元,实施了平涉路改线工程,路线全长约6.1公里,预计年底建设完毕。同时,在散煤输入管控、散煤流通销售、散煤入户清查等方面进行强力管控,制定出台了《煤炭物流企业料堆场专项整治方案》,截至目前,全区31家煤炭物流企业累计清运煤炭29.5万吨;大力开展裸露黄土专项整治,采取苫盖、绿植播种、喷洒抑尘剂等方式,完成全域36亩黄土裸露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洗城行动”,投资1000余万元,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城区道路及主运输通道进行精细化保洁,有效抑制了扬尘污染。
“现在抬眼看到蓝天白云,心情都跟着好了,我们老两口每天一早来广场上跳跳舞、打打球,身心都舒畅。”在人民公园锻炼身体的张大爷和老伴感触颇多。
管控措施精准有效
井陉矿区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管控措施,强力攻坚,用实干求实效,大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井陉矿区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调度会等27次,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和调度,针对存在的扬尘污染、煤炭物流企业污染等影响大气环境的短板原因进行深入研判,有的放矢制定相应措施。
井陉矿区建立了主要领导“分包点位”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任“点位长”,分别分包国、省控点位,牢牢扛起第一责任;成立了重污染天气管理、企业防治、施工监管、道路保洁、煤炭行业整治、农村面源整治、运输车辆管控等7个专项工作组,组长由区四大班子领导担任,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夜查行动方案》,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现场办公,采取“不打招呼、直奔一线”的方式,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解决;制定区领导月度夜查排班表,每晚由1名区级党政领导带领大气办、生态环境分局、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领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夜查49次。
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为推动问题整改,井陉矿区建立了协调联络机制和问题销号管理制度,针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验收标准,第一时间发出催办函、交办函、提醒函,对问题整改实行动态监管、事后督查、定期抽查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完成事后督查79项,督办现场反弹问题2个,均限期整改并约谈了相关负责人。同时,从区纪委监委、区督查办各选派一名干部,入驻大气办合署办公,对全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整改落实情况和区领导调研安排事项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15次,对进展缓慢的部门进行了谈话提醒。
截至目前,井陉矿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6,同比下降17.8%;PM2.5浓度同比下降20.8%;PM10变化率为45.6%,变化幅度排名全市第一;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荡漾,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深刻改变着井陉矿区,扮靓着井陉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