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祝雪娟 通讯员刘亮 白万军)今年以来,大厂回族自治县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提升农村党建水平为抓手,创新推行“四项机制”,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创新推行“星级化”管理机制,升级乡村振兴“发动机”。该县突出考评重点,每年初确定5项重点考评内容,让农村干部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创新考评方式,每年底,采取县直部门考评、县委组织部和各镇评定、县委审定“三步走”的方式,对全县105个农村党支部进行评星定级;运用考评结果,县财政每年列支600万元专项资金落实星级奖励,同时对“当年被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连续任职5年以上,近3年内未发生过县级以上信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授予“突出贡献奖”,每人奖励20万元养老保险金,退休后月增领养老金1438元。
创新推行“五比五看”机制,培树乡村振兴“领头羊”。该县持续开展“比党性,看谁理想信念树得牢;比学习,看谁政策理论学得好;比尽责,看谁党建工作抓得实;比实干,看谁为民服务敢担当;比廉政,看谁遵规守纪自律好”的“五比五看”活动,采取“两学三讲一评比”推进举措,提升农村干部素质能力。“两学”找差距。县内观摩拉练学,以五星级农村党支部为观摩对象。域外参观考察学,借助高等院校、省委党校和外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开展集中观摩学习,主动对标对表,查找差距不足。“三讲”促提升。“支部课堂”讲经验,即邀请县委领导干部围绕中心工作专题授课,实现干有方向、做有目标。“擂台比武”讲认识,即遴选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对标先进比实干。“支书论坛”讲方法,即组织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一评比”激动力。将 “五比五看”活动纳入“星级化”考核评比,激发农村干部学习动力。目前,全县已累计培树省级千名好支书3人、省级乡村振兴“领头羊”1人、省级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1人。
创新推行“四三一”机制,增添乡村振兴“催化剂”。该县严格评选内容步骤。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拆违工作成效,组织全县105个村街,采取村级申报、镇级初审、县直部门复核、县委审定的方式,对工作实绩突出的村街评选表彰,授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每村奖励200万元。民主议定资金使用。受表彰村街通过“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联席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民主议定奖励资金用于村内各项实事工程。规范组织实施工程。坚持“决议内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加强对奖励资金使用的监管,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目前,17个受表彰村街累计实施基础设施、组织活动场所、集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建设等惠民实事工程17项。
创新推行“四联”机制,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村企联建。坚持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村街出土地出劳力,共同创办合资企业。西彭府村盘活集体土地1256亩,联合北京星河园林公司,共同打造泡桐、蒙古栎等苗木种植基地。村村联创。坚持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发展。大厂四村联合一村、二村、三村,成立清真食品行业管理协会,出租2100平方米店面,发展清真食品加工销售产业。村局联姻。立足村街资源和地缘优势,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组织县直驻村单位,为每村选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推动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村旅联抓。依托县域旅游资源,发展观光采摘、民宿旅游等产业,实现农旅互促。小厂村统筹资金3000余万元,重点打造集文化休闲、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民族风情体验区,直接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目前,全县105个村街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已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个村街达到了5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