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金融导刊

以新金融写好“绿色+”文章

——建行河北省分行深耕绿色金融助建美丽河北

□通讯员 李宪民

建行河北省分行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新金融之笔写好“绿色+”文章,不断提升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含金量”,为服务河北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建行方案”,奏响了“建行蓝”辉映“生态绿”的交响乐章。

最新成绩单显示,自2020年以来,该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绿色融资超196亿元。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577亿元,贷款增速18.34%,绿色贷款余额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

聚焦绿色能源

助力实现“碳达峰”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是关键。作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某公司除为京张奥园区提供清洁能源发电、热(暖)、水等多元化能源供应之外,还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维等多样化增值服务。针对企业的融资需求,该行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创新提供了为期155个月、645万元的固定资产贷款,用于京张奥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建设,并为未来全国同类综合能源项目营销开创了一条新路。

风力发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该行闻“风”而动,主动对接某公司风电并购项目需求,联手建信理财和建信金融租赁子公司,创新推出“私募股权基金+置换存量负债”的新型合作模式,携手建信理财为其募集私募股权基金8.5亿元,建信租赁提供资金7.44亿元,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此外,该行还为企业成功上线资金池组合场景,累计入池成员企业20余家,实现内部委贷规模近30亿元,被建总行评为资金结算先进案例。

紧跟能源供给侧改革,该行依托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提供包括基本建设贷款、PPP贷款等产品,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提供资金支撑,以“绿色金融”厚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速度。自2020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向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融资超115 亿元。

共筑绿色家园

擦亮生态形象

绿色建筑作为低碳减排的重要抓手,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特指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在这方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堪称典范。它是国内首个通过顶层设计、全过程研究,实现内部建筑全面深绿的机场,全场100%为绿色建筑。其中,70%以上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不低于90%,一星级100%。该行当仁不让,为其提供了基建贷款2.5亿元,所有债项均为绿色信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式,具有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兴未艾。迁安市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县级试点城市)。鉴于此类项目建设内容、范围等与传统城建项目不同,无任何先例可循,该行积极探索新的产品模式,为其授信7.73亿元,开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固定资产贷款先河。

加码绿色企业

助力乡村振兴

内丘县“富岗苹果”和临城县“绿岭核桃”,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生前精心培育的“中国驰名商标”,均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富岗、绿岭两家企业因缺乏足够抵押担保而遭遇资金瓶颈时,该行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累计为富岗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4亿元,累计向绿岭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1亿元。同时,该行还利用建行善融商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展网络销售。

目前,富岗苹果产销已成为内丘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链条辐射石家庄、邢台等地的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苹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临城县8个乡镇的138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21万亩,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该行通过细分产业特色,梳理全省68个县的88个产业,从产业特点、企业经营痛点、上下链条企业需求等方面入手,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大数据+特色产业的“惠农贷”产品,以及“吉羊云贷”“生姜贷”“蘑菇贷”“土豆贷”“金莲花贷”等。截至目前,该行支持农业特色贷授信客户3.5万户,授信金额达18亿元。同时,还在全省建立了“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布放5300多台“裕农通”触摸大屏。“裕农通”注册用户达到76万户,在系统内列第一;已入住农资、农机等各类企业1.63万家,累计为农民办理各类民生缴费247.7万笔,在系统内列第一。今年前6个月,该行涉农贷款余额新增212.64亿元,增速18.29%,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1-09-24 ——建行河北省分行深耕绿色金融助建美丽河北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3914.html 1 以新金融写好“绿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