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亚红 李皓 王棋
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系列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将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今年又把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全省10件民生实事的首件大事来抓,在老年人吃不愁、病不忧、乐有伴等方面出实招、干实事,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免费助餐,养老服务从让老年人吃好开始
早上7点,家住石家庄市蓝郡名邸小区83岁的孙女士,开始吃早餐。“包子、油条、豆浆、豆腐脑、稀饭等,种类多,口味也好。”孙女士告诉记者,早餐有专人配送。今年4月份以来,小区里30多位像她一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吃上了免费早餐。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石家庄市民政局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石家庄市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给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营养价廉的助餐服务。
社区养老是我国的一大特色,针对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家安享晚年的实际,我省提出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具体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餐饮配送、助洁、助行等服务;提供生活陪伴、定期探访、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活动。
智慧养老,让老年人安享便捷生活
作为老城区,沧州市新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4万人,占比超16%。新华区把基层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推广“智能化”软硬设施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老年人养老服务渠道,让辖区老年人在智慧生活中安享晚年。
“家里经过改造,现在燃气灶能自动关闭了,自来水溢水也可以自动监测,还有智能表防走失报警功能,我真是放心了不少!”家住新华区华油社区的李女士就是社区适老化改造服务体验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通过对日用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智能生活辅助器具,进行智能化监测,缓解了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带来的生活不便。
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截至目前,我省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由43.3%提高到100%,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3.3%的城镇社区。
医养结合,让老年生活少些病忧、多些快乐
在正定县塔元庄村劲松老年公寓,71岁的张女士已经在这里生活4年时间。“这里与医院一个院子,住在这里安心、踏实。”和张女士一起入住劲松老年公寓的还有村内外的150位老人。居能舒心养老,病可放心医治,塔元庄让村里的老人实现了居家养老、休闲养老的同时,还搭建养老市场化平台,成功试水机构养老。
老有所养,还得老有所医,针对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我省县级以上卫生健康、民政、医疗保障、体育等部门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引导和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医养联合体,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机构养老床位数由13.7万张增加到21.4万张,9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超过70%。
“时间银行”,建立老有所为的互助养老模式
在滦南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13.8万,占总人口的27%。为了更好照顾老年人生活,当地以推行居家养老助餐模式为突破口,先后在30个村开办了农村居家养老小食堂,为村里75周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特困供养户、贫困边缘户和残疾人,提供餐饮制作和专送服务。
“小食堂解决了老人吃饭的问题,志愿者解决的是为老人服务的问题。”郝荣刚是西胡各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说,村里现在有志愿者130多人,他们搞服务并不领取报酬,而是积攒时间,把时间“存银行”。
“时间银行”其实是一种由年轻人以及低龄活力老人来服务高龄困难老人的互助养老的方式,志愿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养老志愿服务,等这些志愿者老了,就可以把时间取出来,享受别人的服务。
去年,滦南县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首家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县,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十四五”期间,我省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供给、支付、制度、监管、需求评估”五个体系,强化“法治、医疗、人才、资金、科技”五大保障,实施农村公益性养老院建设、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改造提升、老年产品用品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十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