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正常开学,作为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双减”落地,将是送给学生和家长最好的“开学礼”。
教育部此前表示,“双减”督导已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可以预见,接下来“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将非常严格。
新学期,学生和家长也拭目以待学校的积极变化。目前来看,教育部强调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直接回应了学生和家长关切的“槽点”和“堵点”,进一步细致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背景下,北京等地迈出了更大步伐,明确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为“校内教育高质量均衡”给出了现实方案。虽然这只是一种地方层面的探索,但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行动的态度。
当然,新学期难免带来新“焦虑”。“双减”后学生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家长如何配合?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情况,学校如何落实好政策?这些问号,都需要审慎的方案、积极的心态以及更好的协同来拉直。这必然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减”字背后,家长最期待的“增”,就是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
(据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