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重庆8月24日电(记者李勇 王金涛 赵宇飞)新华社记者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采访发现,数字经济正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释放内需潜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并成为国际合作重点领域,推动中国迈向更高水平开放。
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相比3年前的首届智博会,本届比赛难度大幅增加,其中不乏“有遮挡的行人横穿马路”等极限危险场景。难度升级背后,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突飞猛进。
这是数字经济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要抢抓智能化发展新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
不只是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数字技术也已融入传统产业的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环节,推动其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已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释放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推动迈向更高水平开放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技术应用市场,并持续深入扩大开放。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开创数字经济合作新局面。
自2018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智博会已连续举办4届。本届智博会首次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同期举办,将更好促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我们要坚持开放合作,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肖亚庆致辞时说。
作为本届智博会的主办方之一,新加坡组织30多家企业参展,分别展示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制造、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设等数字技术成果。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彰显出与各方共享机遇的格局和胸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说。
惠及中国与世界
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新的机遇——
对内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释放内需潜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外成为国际合作重点领域,推动中国迈向更高水平开放。
这与中国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度契合。
如今,数字经济正像一台动力强劲的引擎,让中国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优势更加凸显。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随着中国内需潜力的释放,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内外资企业都将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数字经济将助推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可以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也将对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起到“锚定”作用。
(参与记者:周凯、伍鲲鹏、李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