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助力沧州高质量发展

□记者 代晴 崔上

“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31.3%,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9.8个百分点;建成省级创新平台183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比2016年翻了两番和一番……”8月23日,在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连串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

结合沧州市正在开展的“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全市上下把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泊头市有着上千年的铸造历史,被誉为“中国铸造名城”。近年来,泊头市以创新寻求新动力、实现新突破、促进大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走进生产车间,会颠覆你对铸造行业的想象。干净整洁的环境、存放有序的物料、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处处都体现着科技感。

2017年9月,泊头铸造产业开启了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至今已累计投资94.1亿元,整改企业301家,累计引进高端电炉、机加工设备、检验设备等5416台套。其中,有51家企业新增了研发机构,围绕新工艺、新材料推出200多项创新技术。

2020年8月,泊头市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绿色铸造名城”的称号,当地铸造产业也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

由沧州临港中科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日产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自今年3月1日正式实现向周边企业供水后,有效缓解了当地淡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并降低了各大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该项目在利用反渗透膜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所分离出来的浓缩海水含量,比原海水高出2倍左右,可直接排放到园区盐业公司生产海盐。所产的浓海水还可深度加工处理,提取出溴、硼等化学物质,实现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这只是渤海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近五年,渤海新区财政支出3000余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全区R&D(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累计达到167亿元。

继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后,渤海新区与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重点承接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无人机等尖端制造业中试产业,实现了“京津雄研发、渤海新区转化”。

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推动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打造‘十四五’时期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和发动机”列为重要发展目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驶上快车道。

在政策支持上,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沧州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30多个,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在创新主体上,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强化服务指导,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在创新平台上,对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服务载体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在创新成果上,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重点,引导激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在创新人才上,大力实施“智汇沧州”人才立市战略, 搭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载体,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聚集高端人才优势资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沧州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改变重生产、轻研发的传统思维,抓住“卡链处”“断链点”开展技术攻关,鼓励中小企业精耕细分市场,培育一批产业链上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足用好京津冀雄创新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渤海新区、沧州高新区、任丘、肃宁等产业承接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北京研发沧州制造、雄安创新沧州先行”协同创新模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

2021-08-24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2190.html 1 科技创新助力沧州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