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航 乔娅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5,同比下降9.7%,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开局“十四五”,河北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
靶向施策治污染
增强“蓝天幸福感”
初秋时节,蓝天白云成为石家庄常见的美景,市民们每天吃完早饭,走出家门在绿意满满的公园里锻炼身体,享受着公园里清新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改善,老百姓倍感幸福。“2014年,石家庄的优良天只有105天,2020年优良天达到了267天。”说起这些年石家庄的环境变化,75岁的石家庄市市民王汝春颇有感触。他说,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现在自己最喜欢拿着相机去公园,拍拍天空,拍拍美景,享受蓝天白云下的幸福生活。
空气质量事关民生福祉。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深化“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整治。在邯郸市永年区龙泉村,“散乱污”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过去,我们这里都是生产标准件的小作坊,村里污水横流,没地方下脚。如今通过开展‘散乱污’企业清零整治攻坚行动,蓝天白云明显多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越来越足了。”龙泉村村民赵雪亮高兴地说。
记者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对3755家重点排污单位在线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在线监测问题3700余个,开展“非现场”执法6万余次,发现环境违法问题1000多个,对47个行业3.6万家绩效分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严禁环保“一刀切”。
湖清水碧
“河长制”换来“河长治”
俯瞰北戴河,一湾清水,宛如一条蓝色的丝带;漫步白洋淀,碧波荡漾处,野鸭戏水忙……河北省一条条河流经过“洗礼”正重新焕发光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纳入国家“十四五”考核的12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为62.7%,优于年度目标12.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7%,优于年度目标18.3个百分点。
在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水生态逐步恢复,重现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鱼翔浅底的美景。今年上半年,白洋淀淀区8个国考断面和上游河流实际监测的48个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Ⅳ类标准,其中,淀区烧车淀点位为Ⅲ类,上游河流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91.7%。
除了白洋淀,在秦皇岛北戴河也可以看到水质面貌的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河长制”的实施,让河北大地的每条河流变得清澈。今年6月份以来,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场水质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3条主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主要指标均值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厚植生态底色
绿染山海田间
8月的塞罕坝,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落叶松、樟子松,葱葱郁郁、层层叠叠,像一幅精美的油画。115万亩森林连绵不绝,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看来,塞罕坝的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林草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发展壮大生态富民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胡静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居民区一家民宿的老板娘。绿水青山引客来,今年上半年,她在自家民宿附近又开了一家餐馆。“塞罕坝的美食和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民宿和餐馆生意也越来越好。”胡静指着眼前的绿水青山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林草系统完成营造林450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5%,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持续巩固坝上地区休耕种草成果,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7.2万亩;全省义务植树共计1.14亿株;完成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899万亩。
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山川林木葱郁,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