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冬奥场馆“绿意”浓

□记者 杨泽 通讯员 王超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初秋时节,行进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山山水水飘秀色,田野垅间吐清香。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日期日趋临近,为了打造最美丽的中国底色,崇礼全力建设冬奥会核心大林相生态景观。

建设高星级绿色场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工作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前,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以及云顶场馆群的云顶滑雪公园,均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张家口奥运村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为最大限度减小对山谷生态的影响,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建设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工法,赛道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为建设绿色雪上运动场馆,开展场地生态恢复,施工过程中采用格宾再造技术,对切削后的碎石和土壤进行筛选,并合理组合填充到格宾网箱中,形成支护体系,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被,实现生态恢复。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崇礼引入融雪水循环利用技术,4个竞赛场馆都有“海绵”体质,利用绿色技艺,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可作为造雪用水,既保证了冬奥会期间的用水,也让整个崇礼区域的水实现了“微循环”。

针对阳坡植物生长不易、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难度大等问题,各施工方还采用台层式生态植生固土处理方式来恢复生态。这种生态恢复技术特点是先保持土壤稳定,然后一层一层种植植物以恢复生态,既保证了植被存活率,又大大提升了整体环境效果。

造林模式上,对于区域内的宜林荒山全部采取新造林模式进行绿化,确保区域荒山荒地全覆盖;对于疏林地和森林景观较差的区域,采取“见缝插绿、提档升级”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森林景观;在科技措施上,为了全面提升造林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工程区内立地条件较差区域配套建设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对林地的气象、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实现对林木的节水、高效栽培,有效破解了该区域立地条件差的地块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等难题。

崇礼将新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将“绿化、彩化、香化”列入每一处,多树种、多季向、多元化栽植,同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强化补植补造和围栏封育,强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在距离太子城奥运场馆的不远处,就是延崇高速太子城互通式立交桥。这座桥是冬奥会期间连接延庆赛区和崇礼赛区的项目终点门户立交。在修建之初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少占地、低路堤、少借方、零弃方、少破坏、多利用、无污染、多清洁”原则,严控土石方工程量,运用符合标准的工业、建筑废渣废料,减少取土用地;施工期间,通过新工艺尽量减少粉尘、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把对两旁林木生长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全流程绿色环保,让道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2021-08-2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1997.html 1 冬奥场馆“绿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