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聚芬
信都区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助推全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邢台市信都区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提起现如今的生活环境,董家沟村村民王秀菊格外自豪,“安装了天然气、改造了水冲式户厕,排污管道直接通到室内,小公园、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咱农村的生活一点不比城市差。”
董家沟村的变化得益于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围绕“基层组织强化提升行动”等活动,信都区制定了《关于在村级党组织中推行“三星十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全区561个村(社区)党组织进行了星级评定。培优培强、优中择优、强中选强,评选“一星级”村243个、“二星级”村95个、“三星级”村42个。同时,探索创新“中心村”建设机制,先后在路罗、浆水等11个乡镇组建中心村党组织40个,辐射带动周边76个村,通过弱村抱团、强弱结对、强强联合、区域联建等多种模式,引导村级党组织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达到“1+1>2”的效果。
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助推全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注入了精神动力。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新思路,不断创新党建形式,激发党建活力,把人发动起来,把心凝聚起来,把力汇聚起来。截至2020年底,全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达到95%。
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
信都区将矛盾排调、治安防控、生态环境、城管、民政等部门网格优化组合,配备2269名网格员,发展楼门长、业委会成员、物业管理人员、平安志愿者等5.8万余名协管员,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多网合一、一格多能”,确保网格管理无缝衔接、不留盲区,打造职责明确、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全科网格。同时,以提升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制作多功能电子地图,植入综治“9+x”信息系统,对接网格化管理和综治信息数据,实现“一张网全域覆盖、一幅图信息尽显、一个屏感知全区、一个平台上下贯通”。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上下互动、多方联动”的智慧管理体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在此基础上,信都区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采取“百姓议事厅”便民服务举措,建成区、镇办、村居(社区)“百姓议事厅”微信群879个,党员志愿者9752人变身“百姓引导员”,群众公开晾晒诉求,基层干部主动认领解决,形成线上线下“5分钟快速处置机制”,搭建起“听民声、解民忧”平台,实现沟通“无障碍”,服务百姓“零距离”。今年4月份以来,收集民生诉求2905件,已及时帮助解决2818件。
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为推动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持续提升,信都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红色为根基,按照以典型辐射全域的思路,以城区商圈和物业、山区旅游为切入点,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目标,打造“红色智慧商圈”“红色物业 智慧家园”“红色旅游圈”三大“红色工程”。
红色商圈汇聚发展合力。商圈党组织引导辖区非公企业党员参与商圈党建,凝聚力量,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家乐园购物广场以“商圈党建与发展”为主题,定期举办“红色讲坛”、主题活动等,增强党建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
红色旅游引领转型升级。立足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将党建工作融入旅游发展之中,先后打造德龙钢铁、邢襄古镇、前南峪生态旅游区、英谈等“红色旅游圈”,通过线上、线下科学运作,深入挖掘抗大、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总部等红色文化,形成了“红、旅、商”为一体的发展新模式,擦亮“全域红色旅游圈”的党建品牌。
红色物业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党建工作在物业企业全覆盖,形成社区党支部、物业企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目前,全区共创建居然之家、北国商城、家乐园购物广场3个“红色智慧商圈”,德龙钢铁、邢襄古镇、前南峪、英谈4个“红色旅游圈”,天一华府物业等9个红色物业,两新组织“红色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德龙、家乐园、居然之家、邢襄古镇等党建示范点连点成线,涌现出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