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王同岳镇种植设施葡萄2.7万亩,年产优质鲜食葡萄7.7万吨,年产值达13.4亿元,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一串串小葡萄,串出了特色产业,串联了乡村旅游,更串起了当地百姓小康路上的“幸福链条”。
标准化生产
葡萄产业迈入精耕时代
传统葡萄种植以量取胜,产量高,价值却低,果农的收入不增反减。王同岳镇紧紧把标准化抓在手上,加大基地标准化制度建设,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果蔬基地,用标准化引领葡萄产业迈入精耕时代。编制标准化生产流程,做到有标可依。制定《王同岳镇无公害果蔬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关于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农药经营使用管理办法》《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的公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标准化生产提供政策保障。实行“五户联保”责任制,种植户每5户为一组相互监督制约,杜绝高毒、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严格质量追溯,做到违标必究。加强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对进入市场交易的葡萄批批抽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一律就地销毁,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确保“问题葡萄”不上市、不出镇,实现葡萄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跟踪监控。该镇重视同葡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聘请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河北省林学院的教授、专家为葡萄产业顾问,实行定向帮扶,先后与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河北省林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设施葡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
多元化经营
构建产业化发展格局
为把“小葡萄”做成富民强镇大产业,构建葡萄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该镇全力以赴推进葡萄产业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该镇积极培育出忠大、央景、圣水瓜菜市场等一批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市场。引进投资3.5亿元的博超现代农业装备(农业智能机器人),集生产、研发、销售、售后为一体,专注温室苗床,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积极引进占地216亩的京津冀蔬菜科技测评示范中心开展果蔬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测评展示推广,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10月19日,总投资5亿元的饶阳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项目落户王同岳镇,对全镇葡萄产业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全镇、全县葡萄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大力扶持电商产业发展,以新发地、满福硒为代表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崛起,成为同岳果蔬销售、助农增收的生力军,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大购销格局,实现由产地市场向集散市场转变。狠抓品牌建设,打造产业化经营的“通行证”。始终坚持把品质和口感放在第一位,狠抓品种培育和改良,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混搭栽植,温室、大棚、避雨棚混搭建设,错时上市,大大延长了葡萄上市时间,使葡萄上市时间从50天左右延长到200多天,采摘期可从3月下旬持续到11月中旬,王同岳镇葡萄产业形成了品种齐全、周年生产的格局。
提升价值链
乡村振兴“提挡加速”
探索实施“农业+文化+旅游”模式,发展新业态,提升价值链,以葡萄产业发展助力全镇乡村振兴“提挡加速”。引进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小康农业等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与上好佳公司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制定葡萄加工产品相关标准,实现葡萄生产及加工一体化,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拉长了葡萄产业链条。
深入挖掘葡萄产业文旅潜能,开发集休闲采摘、文化展示、果蔬品鉴为一体的系列葡萄文化活动,全面促进葡萄景观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2018年以来,先后举办“萄淘儿·乐活节”“乐活小镇采摘节暨乐享饶阳旅游季”等活动,吸引了县内外游客15万余人次,全面唱响了“燕赵葡苑·醉美同岳”乡村旅游品牌。2017年,该镇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20年该镇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小葡萄成就了大产业,托起了农民致富大梦想。(王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