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沧州

“党建+合作社”助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加集体收入,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生活幸福”的美好蓝图

本报讯(记者李希贵 代晴 崔上 通讯员袁洪玥 何康)近日,记者驱车驶入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树林之中,间作着白芍和丹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宋官屯村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加集体收入,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生活幸福”的美好蓝图。

党建+合作社

引领村经济发展

宋官屯村共有943人,曾因村庄落后、环境脏乱差,一度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一。

2015年,沧县大力推进“能人治村”工作,王宪发、吕宝祥分别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人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带头捐款捐物搞建设,拆违建先从自家拆起,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017年,宋官屯村成为河北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在沧县第一个完成清产核资。2018年,沧州市大力推进大运河沿岸绿化带建设,村“两委”班子决定由村党支部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耕地入股种植经济林,统一经营管理,解放全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规模经营很快看到了效益,通过种植速生杨、特色苗木、果树,并在林下种植大豆、谷子、中药材等,2018年底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173万元。村民们不仅拿到了土地流转金,还拿到了集体收益分红和米面油等福利。

仅用3年时间,宋官屯村就实现了由乱到治、由弱变强,成为全县闻名的“六星级”党建示范村,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河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河北省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环境美村民富

精气神更足了

沥青路四通八达,绿树花卉摇曳生姿。走在宋官屯村,随处可见的是乡村美景,以及村民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村委会主任吕宝祥说,为了提升村容村貌,村里清理垃圾1.52万立方米、硬化道路4000余米、安装路灯266盏、改造厕所244个、粉刷墙壁9000平方米、50天新建一所小学。同时,打造乡风文明示范街,设立安装文明宣传展牌,主干道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文化墙等。在宋官屯村党群活动中心南面,占地4100多平方米的党建主题广场开阔平整,设置了大屏幕和健身设施,成为村民活动的重要场所。

环境美了,腰包鼓了,村里的风气也更正了。村民们团结一心,经常参与村庄创建,义务清扫街道。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全村村民出义务工1300余人次,折合资金约11万元。在拆除旧砖道铺设新路肩过程中,曾出现过一天内300余人同时义务劳动的感人场面。

在村南合作社的苹果园里,71岁的赵双才正和几位村民一起松土除草。“在合作社干活儿累不着,每天还能挣80块钱。”赵双才说,以前他都是自己种地,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挣不了什么钱。自从加入了合作社,他每年有10几亩土地的流转金,平时还能在合作社打零工,现在村里的环境也特别好,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内外兼修

乡村文明日渐浓

让宋官屯村强起来的,不只是“面子”,更有“里子”。

几年前,各家各户遇到红白事,习惯大操大办,一个丧事办下来起码得七八万元。随着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村干部们以身作则,不设鼓乐、不摆酒席、不放鞭炮,一切从俭。村中成立新的红白理事会,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奖惩措施,引导村民自觉执行。现在的宋官屯村,已经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俗,勤俭节约代替了铺张浪费,简化流程取代了大操大办。村民们看到了效果,也节省了费用。

这几年,村里的文化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每天都有村民自发来到广场上,跳广场舞、健身操,每年秋天举办丰收节大联欢,春节期间还有各种文化惠民演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追求。

村党支部委员翟福霞说,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村民的收入高了,基层的文化活动也多了,爱老孝亲、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也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320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们计划给60岁以上的村民发放适当数额的‘退休金’,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吕宝祥说。

2021-08-05 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描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1090.html 1 “党建+合作社”助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