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邢台市信都区:红土地上产业兴

□记者 信贺宁

夏日,驱车行驶在邢台市信都区抗大路上,沿途群山起伏、果林茂盛,一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美景。

抗大路途经信都区三镇38村,连接天梯山、景梅山、邢襄古镇、白云山、前南峪等多个景区,因西连抗大陈列馆而得名,被称为“邢台红色旅游专线”。

如今,传承红色基因,这里的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焕发出新时代发展活力。

抗大精神激励代代人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

在抗大陈列馆,一幅幅影像文字资料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瞬间:当时村里条件有限,没有教室、宿舍,学员们把危房、旧房改造成宿舍,清理牛羊圈当作教室;没有粮食,学员们靠黑豆粒、玉米粒、谷糠、野菜充饥;没有鞋穿就打赤脚;晚上没有油灯,就用麻绳穿上几个蓖麻籽点燃照明。在学习和战斗之余,学员们自己动手开荒种粮、种菜,开办豆腐坊、染坊,将从百里外背回来的粮食分给老乡……

抗大精神代代传。近年来,抗大陈列馆面向全社会、聚焦青少年,积极开展抗大建校纪念日、旧址村里上党课等主题教育活动,年接待参观游客达百万人次,使抗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

山沟里蹚出致富路

站在抗大陈列馆前眺望,镶嵌在太行山间的前南峪村绿意葱茏,浓浓的栗子果香沁人心脾。

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在抗大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南峪人积极探索太行山片麻岩地区沟域经济发展途径,誓让荒山披绿装。如今,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绿色生态环境,正在培育壮大旅游产业。

如今,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000多亩山场,全部披上了绿装。村民通过开展生态采摘、开办农家乐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依托太行山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特色农业等资源,重点支持山地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地区处处长朱文治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坚持聚焦优势、突出特色,以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革命老区产业兴。

打出新时代产业发展“组合拳”

“环保雾桩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PM10,自动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京彬介绍,该公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率先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室外抑尘系统——环保雾桩,并实现厂区全覆盖,能够快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2020年9月,由该公司打造的德龙钢铁文化园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家集钢铁工业生产、钢铁文化体验、钢铁主题游憩、钢铁研学课堂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文化园区。

信都区政府党组副书记朱一介绍,“十四五”时期,信都区将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强中高端制造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打好一套产业发展“组合拳”。

2021-08-0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1012.html 1 邢台市信都区:红土地上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