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邢台

一机制 两服务 多载体

襄都区打造基层政务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齐彦红 通讯员路畅)今年以来,襄都区立足城区实际,以20项民生工程为契机,以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为抓手,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全区6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切实提升了基层政务服务效能。

“大排查、五统一”机制,打造高标准服务平台。成立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开展自查、抽查、交叉互查,全面摸清辖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现状,对建设情况差、形同虚设等情况逐一整改销号,实现辖区6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依托2020年建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搭建村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累计投入193万元,统一政务服务牌匾、标志;统一设计制作“为民、便民、惠民”主题背景墙;统一设置业务办理区、休息等候区、咨询引导区、自助服务区,创新配备填表示范台;统一政务公开栏,做到“十公开一承诺”,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职务、照片、是否在岗、联系电话、办理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材料、办理时限、监督电话,公开办事承诺;统一设置敞开式服务柜台,配齐便民设备设施。

“跑腿哥、一条龙”服务,打造襄都区政务新品牌。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在全区62个村(社区)均配备一名专职代办员,并通过临时聘用、志愿服务等方式,安排128名村级后备干部、在家大中专学生到服务站实践锻炼、协助工作,梳理村级37项可“代办事项”公布上墙,建立“选、育、管、用”全过程管理链条,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全科代办员,下沉到小区、楼院,叫响“我愿意随时为您服务”口号。在所有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积极推行8小时外、节假日错时服务,全天候满足居民群众事务性服务需求,让群众跑一趟腿、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截至目前,已协助群众办执照、领补贴、缴社保8700余件。

“多元化、多层次”载体,政务服务提升显成效。结合全区各乡镇、办事处以及村(社区)实际,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政务服务。利用综合服务站开展“三步走、三不用”服务,通过采取通讯端预受理、网络端预审查、线下送证上门等服务措施,群众、商户享受“不用上门申请、不用现场受理、不用报送材料”服务。在顺德北社区,依托邢台市康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App预约上门服务、提醒服务和主动关怀,解决了居家老人意外频发、生活能力不足的难题。

2021-07-29 一机制 两服务 多载体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0699.html 1 襄都区打造基层政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