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农信联社 持续推进整村授信
本报讯(通讯员霍宏伟)今年以来,东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契机,大力开展整村授信和“红马甲”走访活动,持续提高授信和用信覆盖面,实现了农信社经营发展与农民致富增收“双建双赢”。截至6月末,新增授信户数3521户,用信金额3.1亿元,用信占比提高3.78个百分点;新增特色信贷产品贷款3467万元,累计支持乡镇特色产业企业2451家。
沧州银保监分局
强化专项督查督导
本报讯(通讯员孙文萃)今年以来,沧州银保监分局积极开展金融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查,通过实地督导、座谈调研等方式已对31家银行机构、14家保险机构进行了督导。截至5月末,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02%;辖内保险业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2.97%。
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引导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倾斜,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4.87%;辖内绿色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11.78%;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较年初都有所提高。
减费让利继续落实。督促银行机构2021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2020年基础上保持平稳态势,规范融资收费。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向小微企业特别是因疫情遇困的小微企业主动减免服务收费。截至5月末,辖内银行机构对企业减费让利12756.48万元,其中减费2693.77万元,让利10029.71万元。
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总结疫情期间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开展“无接触”金融服务的经验做法,提升线上、线下全流程金融服务能力。截至5月末,建行沧州分行“云税贷”线上产品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297笔;人保财险沧州市分公司线上处理养殖险案件22564件,赔付金额0.34亿元,惠及农户22564户。
廊坊市保险业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本报讯(通讯员郭亚楠)建立和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我国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建筑工程行业以银行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等形式替代建筑行业中所需缴纳的保证金。建筑企业通过购买工程保证保险,代替缴纳保证金(主要包括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帮助企业释放保证金压力,不占用银行授信,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目前,廊坊市保险业主要提供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保险,建筑企业通过购买该保险,代替缴存工资保证金。人保财险廊坊市分公司、太平财险廊坊中支与廊坊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签署了合作协议。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保单及保函,保额按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额收取标准制定,一方面用保证保险单替代所需缴纳的保证金,有效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拖欠工资情况,保险公司将按照保险条款依法进行赔偿,切实保障和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截至6月末,全市共计7家财险公司为33家建筑企业提供了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保险,是去年同期的15.5倍,为企业释放保证金5155.9万元,实现保费收入291万元。
邢台银保监分局
强化金融精准帮扶
本报讯(通讯员李松)邢台银保监分局积极引导辖内农合机构强化金融精准帮扶,助力共同富裕,增加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一是督促辖内农合机构主动加强与市县扶贫部门沟通,对接当地扶贫计划,大力开展小额扶贫信贷。截至6月末,辖内农合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金额14532.1万元,占全辖发放总额的68.89%,支持贫困户3179户,精准对接贫困户脱贫意愿,助力共同富裕。二是引导辖内农合机构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重点锁定种养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经纪人等农业小微主体,加大信贷和便捷支付支持力度。上半年,共支持家庭农场贷款8户、金额610万,农业专业合作社10户、金额7710万元,发放面向农业经营主体减免手续费“乡村振兴”借记卡757张。三是不断强化贫困村等偏远地区线下金融服务,解决偏远农村地区获取金融服务难问题。截至6月末,建立助农取款点2441户,布放POS机具920台、小额循环机130户;创建完善上门服务流程,上半年为残障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95人次,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和特殊人群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