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竞文 卢婉凤)“1923年8月的晚上,在弓仲韬的家中,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3个人组建了台城特支,因为是受北京区委直接领导,所以称台城特别党支部,就这样,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了……”近日,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衡水启明学校近500名师生、党员代表等随着讲解员樊悦的讲解,体会百年鲜活党史,聆听革命先烈故事。
抗战时期,安平县涌现出了抗日游击队大队长王东沧激战小张庄,“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精心照顾八路军伤员,邢晓梅舍身救亲人,王永林、刘风军集市锄奸等抗战故事,彰显了安平人敢于斗争、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台城精神”成为各个时期安平党员群众不屈不挠、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为纪念这段光辉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统,安平县对“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进行重新整装,目前,陈列收藏文物总数达215件。该纪念馆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讲解700余批次,为7万余人提供参观及讲解服务。”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负责人马沅说,“截至目前,到馆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达100余万人次。”
近年来,安平县依托“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大力夯实红色文化根基,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积极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切缅怀革命历史,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化人心、净化灵魂,进而把红色历史文化转化为团结一心、干事成事的精神动力,用红色文化铸就精神高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革命历史传统作风教育活动,使“台城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当前,安平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各部门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认真学理论钻研业务,在不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该县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为核心,把安平县南王庄展览馆、烈士陵园、圣姑庙、孙犁故里、丝网博物馆等教育旅游资源连点成片,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彰显安平县红色文化底蕴,用红色文化传承激励经济社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