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科技,让这里的村民尝到了甜头,而且,藁城区农业高科技园区本身就“科技含量满满”。
在番茄生产基地,一个个鲜红的西红柿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些西红柿摘下来就能吃,”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一掰开,红色带沙的瓤让人垂涎欲滴,“口感比我之前吃过的西红柿更爽口。”一位政协委员说。
这些好看、好吃的西红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园区“特殊地膜”的保护,“这种地膜黑色一面可以保温,灰色一面可以防虫。”基地工作人员说。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内,一颗颗绿油油的小菜苗长势喜人,一簇簇鲜绿的绿叶菜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省政协副主席、省九三学社主委葛会波掀开泡沫箱,惊讶地说:“这是无土栽培啊。”
一边参观,一边交流,产业园人员与专家们沟通思路和想法,各种思想火花在大棚里碰撞。
同样的思想碰撞,发生在藁城宫面非遗传承基地,让面的味道更加香甜。红色灯笼寓意着吉祥,一个个红色灯笼让从架上垂下的千丝万缕的宫面更加诱人。每天凌晨1点,这里的工作人员就要开始忙碌,架上分条、架上拉伸、上架、上杆等,经过20余道工序,最终形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的面条。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耐火不糟、回锅不烂的特色,藁城宫面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藁城宫面之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
宫面的声名远播,更带动了“藁优麦”的种植,价格上也比平常的小麦高一些,村民们自然受益,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省政协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为藁城区廉州路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各种新奇“玩意儿”。“原来世界上还有翅膀会变色的蝴蝶。”“你看你看这个球被吸进去了。”“原来我们的血管是这样的。”廉州路小学300多名学生看着眼前这些“奇奇怪怪”的“大玩具”,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一些政协委员看着看着,忍不住也加入了学生们探索团队,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分党组书记栗建华说:“不仅这些孩子们觉得新奇,我作为一个大人都觉得新鲜,就得多办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多长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