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项目落地后我们享受到了税收和土地政策的扶持,作为企业来说,我们也要为当地百姓生活和乡村建设出一份力。”陌上花开田园综合体项目总经理许伟恒介绍,目前项目务工人员有90%来自两间房村,每天的工资在100-150元,技术性工人能到200-300元。此外,整个项目的土地流转面积有3200多亩,1亩地村民可以收到800元租金。
让脱贫基础更稳固,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两间房村在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业、培训就业等长效脱贫措施。目前产业项目12个,其中田园综合体项目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户均增收达到2500元。
倡导新风尚,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玩具车25分、书包42分,两把凳子加一起是30分,再拿三个清洁球,刚好是100分。”在两间房村的爱心超市里,村民甘沉将最近参加两次广场舞活动的积分进行兑换,“一分就可以当作一块钱,这次主要换点孩子用的,我还有参加村里的环境卫生保洁、好人好事存下的150积分,等着下次再去换点生活用品。”
“扶贫先扶志,加强道德建设,把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促进乡风文明,也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驻两间房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月梅说。
2018年6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两间房村正式设立了爱心超市,财达证券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超市备货,并承担爱心超市的所有进货费用。记者看到,爱心超市墙上贴着积分兑换、公示公开等相关制度,发放情况台账上也清楚地记录着村民所行善举的时间、内容等信息。
“有了爱心超市,村风村情大改变。从前邻里不和、婆媳矛盾、乱倒垃圾的情况都没了,现在大家积极性可高了,都愿意做好人好事,比如孝敬老人、建设美丽庭院、维护环境卫生等。”爱心超市的运营负责人、两间房村妇联主任孙玉兰说,“积分政策不能只是记录做好事的,如果有打架、毁坏公物这些行为是要扣分的,必须有奖有罚。”
乡村文明如春风般吹进人们的心田,为大家的幸福生活助力添彩。
实现致富梦,小康路上不掉队
“早上五点来钟就起床,先去喂牛,把粪清出去,这才回家吃饭,干点家务活,白天接着轧草、粉料,下午四点多再去圈里喂上一次,每天要忙活到六点来钟。”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刘金国拍拍手上的土笑着说,。
刘金国是三岔口村的脱贫农民,这几年,他们家新建了五十平方米的仓库,房屋进行了重新装修,又购置了新家具家电,还买了一辆野马小汽车,成了全村的富裕户。
而在2014年,刘金国一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的地都是旱地、山坡地,没有一亩水浇耕地,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还是靠天吃饭,日子过得很紧巴。
“我们走访周边养殖大户,结合县农牧局工作人员的建议,动员刘金国饲养西门塔尔牛,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三岔口村为接坝山区,也适于喂养这种牛。”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驻三岔口村第一书记孙建策说,为解决买牛的资金瓶颈,工作队帮助刘金国申请了扶贫贴息贷款以及舍饲补贴。
刘金国两口子说干就干,购买了三十多头西门塔尔母牛。为了养好牛,夫妻二人请教专家,尽心饲养,繁殖和生存率高于其他养殖户。家里和承包来的四十多亩地,都用来种植青贮玉米,给牛当饲料,牛粪又返到田里当肥料,整体循环起来。
“这四五年,我们申请的低息贷款一直帮着周转,从最开始的五万到二十万,帮着我们把规模扩大化。现在,家里大小牛加起来一共有90来头,一年下来,除去成本花销,收入二十来万。”刘金国说。
刘金国在致富的同时,不忘帮助其他村民,传授养殖经验,提供资金担保。现在,三岔口村的养殖户已经达到70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财达已经握好‘接力棒’。目前,新选派的3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已经到岗,他们将和工作队一起,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陈军学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落实“四个不摘”,扎实开展摘帽后续巩固提升工作,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全心全意助力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