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吴萌 赵奋魁)井下一线有些工作,说起来轻松,干起来难。就拿更换皮带托辊来说吧,以前就必须二三个人合力才能完成。不过现在好了,开滦吕家坨矿业公司皮带区班长赵连祥研制出了皮带换辊器,1个人就能独立完成。
由于特殊的工作需要,井下运输皮带在上下及侧面位置都有托辊,只有这些托辊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保障井下的原煤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地面。
长期运转的设备免不了出现故障,因此皮带检修是必不可少的。更换上面及两侧的托辊还容易些,可下面的托辊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上有张力、强力很大的皮带压着,下面又找不到支撑点,可以说非常困难。每次要更换下面的托辊,皮带检修的员工感觉头都大了。
为此,两次获得吕矿公司矿井维修钳工技术状元的赵连祥决定立项攻关,攻克这个难题。最终,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试验,皮带换辊器于5月上旬研制成功。
相比螺旋、杠杆、齿轮等,赵连祥选择用千斤顶做动力源,确实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难得的是,皮带换辊器的使用,避免了员工与皮带、托辊之间的直接接触,操作时安全更有保障了。原本3人合力10至20分钟才能完成的换辊任务,现在1个人2至3分钟就轻松搞定了。
截至目前,8台皮带换辊装置已在吕矿公司三个水平的作业线陆续上岗。
“有了这个神器,我的工作轻松多了。”5月28日,手提着不足10公斤的皮带换辊器,何文昊和同行的员工交流着心得,朝着自己负责的检修区域快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