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亮亮
近年来,辛集市南智邱镇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项目建设以及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做强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镇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稳定在206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3126万元,连续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现场一:特色产业带农民致富
开车行驶在南智邱镇,路边尽是一片片的梨树。在230国道旁,老杜一家正在忙着给梨果套袋。据老杜介绍,他家种植梨果几十年,以前以鸭梨为主,现在主要出产精品黄冠梨。
“黄冠梨口感脆,甜度好,汁水多,残渣少,所以卖出去赚得也多。家里一共种了5亩地,年收入有十几万元。”老杜告诉记者,“我们负责好好种梨,到8月摘果时,有公司来收购,省心!”
在南智邱镇小王村翠王果品有限公司,分类的、包装的、装车的、入库的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老杜说的收梨公司。
据翠王果品有限公司创建人徐月平介绍,目前公司占地面积50余亩,有现代化加工车间2个,气调保鲜库30余座,冷风保鲜库20座,职工80余人。
“现在,我们凭借线上和线下稳定的销售渠道,积极开展产业集群建设,产地形成了合作社+龙头企业经营模式,市场营销采用合作+自营模式,带动全镇4000余户农民,种植高品质梨果2万余亩。通过签订采购合同、农资统一采购、农技统一培训等,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徐月平说。
近年来,南智邱镇积极探索农村增收致富途径,将全镇从原来农业产业结构林果“一家独大”,转变成为优质节水小麦育种、大棚黄韭、大棚花卉、中草药、灵芝盆景、景观苗木培育、林下和大棚菌菇种植等多种特色农业蓬勃迸发。
现场二:转型升级助提质增效
辛集市澳森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兼营钢材深加工、新型建材、国际贸易等多元化集团公司。集团母公司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自2005年起,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河北百强企业。
据澳森钢铁副总经理贺斌介绍,澳森钢铁目前拥有南智邱籍员工及外协相关员工3800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一半。今年公司又新招了100多名南智邱籍员工。
“解决就业难题,带动农民致富,是澳森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将从南智邱引入更多人才,实现企业、地方和员工三方共赢。”贺斌说。
澳森钢铁会计马同苗告诉记者,2017年,南智邱镇与澳森钢铁公司协商冬季取暖问题。澳森铺设主要供热管道,各村采用村内补助加个人出资的方式,修建了入户供热管道。目前,公司为南智邱镇各村及学校供暖面积超过54万平方米,涉及2687户单位和家庭,既利用了工业余热,又实现了清洁供暖,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南智邱镇还通过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引入关联行业企业,充分利用澳森钢铁余热、余压、余渣等,形成循环经济工业集群,通过积极跑办手续,最终谋划辛集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落地南智邱,并在2020年纳入辛集市经济开发区省级“一区多园”体系,有力构建了招商引资新平台,推动了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现场三:项目建设增发展后劲
在南智邱镇小车城村,辛集市福德纸业有限公司成品纸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据企业负责人丁宝介绍,该车间占地5000平方米,投资近千万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超万吨的成品纸生产规模。
福德纸业成立于2009年,主要生产生活用纸、拷贝纸、薄页纸等。公司于今年开始兴建成品纸车间,以此摆脱半成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弊端。
“以前我在村里种地,每年收入两三万元。2019年来到厂里上班,一年收入六七万元,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小车城村村民马志伟告诉记者,“厂子离家很近,骑车三五分钟就能到,上班有收入,下班还能帮着家里干活,两边都不耽误。”
“十三五”期间,南智邱镇累计招商引资、新上省市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额37.98亿元,招商引资规模处于全市前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1亿元,推动全镇公共财政收入从2017年1270万元跃升至2020年31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