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信贺宁
〉〉编前话
中国大运河,萌芽于春秋,形成于隋朝,兴盛于唐宋,取直于元代,滔滔奔流2500年,纵贯南北1747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
河北段大运河包括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并包括按照国家规划统一纳入的雄安新区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河道总长约530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五市一区的21个县(区、市)。
即日起,记者带您自南向北行走河北段大运河,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河北亮点。
循着河北段大运河河道一路北上,拾忆辉煌魏州是一个绕不开的点。
昔日魏州,便是今日的邯郸市大名县。盛唐时期,大运河永济渠纵贯南北,舟楫纵横、商贸繁华,将魏州城润泽成唐代第三大城市,为之后成为北宋陪都——北京大名府埋下伏笔。
此后,才有大水漫溢,巍巍大名府被彻底淹没,于距旧址西南五里重建府城——明清古城。
一座是被掩埋的遗址,一座是保留完整的城址,两座城池皆因大运河或兴或废。对大名县来说,无论是追忆兴衰历史,还是谋划美好未来,大运河从未缺席。
在古今碰撞中勾画新图景
登临明清古城北城墙,就在眼前,永济渠的一条分支绕城而来,城貌不大相宜的古城区与新城区在此交汇,恍若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遇。
5月17日至18日,记者沿着大名县大运河发展脉络,访古城、进村庄、看非遗,一幅衍生在大运河文化中的县域发展新图景,渐渐清晰。
大名县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有不可移动文物198处,(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