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梅胜 通讯员郑蕊 杨雪松)今年一季度,景县新上、续建、谋划项目122个,总投资433.91亿元;申报省市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223.93亿元,项目总量和质量均创历史之最。
今年以来,景县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为契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第一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转型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第一要务”,大力开展“大上项目年”活动,全县形成了齐心协力谋招商,凝心聚力抓项目的局面。
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全力以赴抓招商。打好产业牌,开展精准招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橡塑制品、铁塔钢构、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以及先进石化新材料、现代智能物流装备、节能环保、智慧健康等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打造供需有序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和配套效应;打好亲情牌,开展全民引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全员参与招商;打好政策牌,狠抓环境留商。制定出台了《支持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八条》等优惠政策,对全县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同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行政审批“零障碍”,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建成、见实效。2020年全县签约的48个项目,目前已落地35个,落地资金22.7亿元。
营造环境,强化服务,坚定不移抓项目。强化抓项目的意识。明确提出全县广大干部要树牢“项目为王”的意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促进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景县。在2021年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银利公司高压胶管、广鑫公司热电偶配件、德众公司聚氨酯制品等6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8.35亿元;持续优化项目建设“软环境”。目前,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加大服务企业力度。落实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对49个省市重点项目逐一确定县级包联领导。健全完善了减税降费、减租减息等各项纾困惠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文章。
搭建平台,创新引领,持之以恒抓转型。紧盯土地要素抓保障。狠抓园区用地规划和土地储备,为项目落地提供广阔的平台支撑。目前,正在重点推进景州双创基地建设和龙华舜鑫现代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三期的启动,其中,景州双创基地一期规划建设的39家小微企业已完成建设32家;注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推进中奥百佳、伯来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项目。同时积极壮大全县“3+4”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千企转型”活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争列“千项技改”项目12个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新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同时建立国家级或省级智慧灯杆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