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这里为革命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和人才,加上张苏推动开办的革命书籍图书馆和巡回书库,打开了人们推翻旧制度、向往新生活的眼界。
度外生死 为国忘身
“老夫傲骨天成,不为物移,度外生死,浮云富贵,但求为国捐躯,此外不暇计也。”踏着蔚州署的石板路,刘泽来到“张苏纪念馆”,一面写有慷慨激昂的《答日本伪蔚县警备司令官书》的展板墙吸引了他的目光。
蔚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新志介绍,这段话是张苏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1938年,张苏担任晋察冀边区实业处长、冀西区政治主任,因为有力支援抗战引起了日寇的恐慌。日军蔚县警备司令官觉得张苏对他们威胁极大,公开发出了所谓《劝告张希贤书》(张苏又名张希贤),既对张苏劝降,又进行威胁,扬言不投降定要抄斩张苏全家。”
这种情况下,张苏正气凛然地署名写出批驳信,就是刘泽看到的这篇气吞山河、浩气冲天的《答日本伪蔚县警备司令官书》,历数日寇在华罪行。
“尽管我没经历过烽火硝烟的岁月,但在字里行间依然能读出张苏爷爷当时面临的危险和做出的抉择。”刘泽说,此时此刻,信仰坚定、置生死度外的张苏仿佛就站在自己面前,无所畏惧地斥责着日寇,展现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
鞠躬尽瘁 风范长存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张苏担任了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全面领导察哈尔省民主政权的建设,为察哈尔省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1952年、1953年,又相继担任中共华北局常委,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4年7月起,张苏根据党的事业需要,转到政法战线工作,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对我国政法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88年7月22日张苏同志病逝于北京。党和国家给予张苏同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线的杰出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薪虽尽,火永传。张苏不仅为蔚县传播了共产主义的火种,也将他自己一生无私无畏的精神永驻于此。“美丽的山川,勤劳的人民,大有可为,其共勉之。”在文蔚书院,刘泽找到了一幅张苏晚年为家乡人民的题词。蔚县国学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邢培庆告诉他,这正是张苏对于家乡的拳拳期望和殷殷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