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邑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成宗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回望“十三五”,武邑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县域产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构建起了“2+2+4”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支撑武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春华秋实结硕果
聚焦两大主导产业,扩规提质补链增效
2013年,武邑县冀衡循环经济园区划归衡水市工业新区,武邑失去了唯一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低谷。可以说,“十三五”时期武邑正处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为此,县政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依托金属制品、橡塑制品产业基础,狠抓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大力开展“二次创业”,两大主导产业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两大增长极。
金属制品产业做大做强扩规模。过去,武邑金属制品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总体上还存在规模不大、管理比较粗放、附加值偏低等问题。近年来,武邑县政府将金属制品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了“两大板块”:一是金属包装板块。河钢集团衡水板业有限公司为河钢集团一级子公司,是武邑重点企业之一,年产冷轧板、镀锡板等各类板材60吨,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食品包装等众多领域,在国内同行业保持领先,产品远销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世界各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板”。县政府依托其资源、技术、产品等优势,围绕补链延链强链,谋划建设了集薄板生产、印铁、制罐、包装于一体现代金属包装产业园,重点向涂布印铁、制罐、食品药品包装、工业品包装、家电用面板等方向开展招商,着力引进了河钢涂布印铁、海福印铁制罐、久源印铁制罐等一批产业链下游项目,为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云南白药、以岭药业等近百家企业提供防伪酒罐、食品保健罐、医疗包装罐等金属包装产品,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钢结构板块。武邑原有10余家钢结构企业,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产品渐渐跟不上需求,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个别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局面。面对企业发展困境,县政府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精准确立了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引导企业瞄准市场需求,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种类繁多、功能独立的钢结构产品体系。在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方面,抢抓住建部推广地下综合管廊的契机,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波形钢板桥涵生产厂家——衡水益通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牵线搭桥、跑办洽谈,谋求与中冶京诚公司强强合作,创建国家级钢制城市综合管廊研发基地。目前,全长1.8公里的国内首条钢制地下综合管廊已建设完成,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学试验数据成果,获得河北省地方标准,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入编《雄安新区建设选材名录》,益通公司年纳税能力也由以前的100万元左右增长到2000万元以上。在地面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方面,引进培育了万亿轨道交通制品、鑫能轨道交通等一大批优质企业,专业从事整体加强型桥梁伸缩装置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安装服务,特别是万亿轨道交通生产的zey型伸缩装置技术创新点为国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上钢结构产品方面,支持传统铁塔企业向开发智能立体车库、智能方舱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重点企业奥塔机械、金维重工年纳税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元、100万元以上,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同时,围绕推进产业链条多元化发展,引进建设了衡水通广通信导航设备项目,主要生产民用通信导航定向设备、飞机通信导航定向设备、航用通信导航定向设备、地面通信导航定向设备等民航领域产品,企业年纳税能力达到500万元以上。
橡塑制品产业提标提质做精品。受衡水市工业新区及周边县市辐射,近年来,武邑橡塑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到2016年橡塑企业达到近70家,但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企业污染排放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推进橡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县政府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差异化定位。武邑橡胶企业多数以生产橡胶输送带、汽车多楔带、同步带等工程类橡胶产品为主。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市场,县政府意识到,只靠工程橡胶这类低端产品,将来的路会越走越窄,必须加快从低端同质化产品向高端差异化产品转变。县政府经过多次与企业沟通论证,鼓励企业大胆创新,支持企业扩规做强,着力发展白色家电橡胶。目前,作为全县橡塑产业龙头的佰特橡胶公司生产的橡塑密封制品在家电领域中的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其中海尔洗衣机配套份额达50%,美的、小天鹅配套份额达40%,TCL、创维、海信、惠而浦、松下、东芝等配套份额达70%,企业年纳税能力达到1500万元左右。二是园区化发展。2019年,县政府谋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的橡塑产业园,推进产业“抱团集聚”、发展壮大。目前,园区内佰特橡胶、正升橡塑、星辰橡塑3个大型密炼车间全部投产,大一橡胶、华鑫橡塑等企业生产能力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橡塑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三是开放式创新。为推动橡塑产业创新,着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经过历时3年的招商谈判,成功引进了德国鲍尔汽车降噪盖项目,该项目利用全球最先进的聚氨酯发泡、发动机NVH降噪音解决方案,生产、销售汽车发动机周边配套使用的聚氨酯发泡制品等复合材料产品,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利税3000万元;为解决橡塑产业污染问题,县政府积极与德国沃克公司对接洽谈,成功引进了大型密炼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正在加紧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另外,武邑昊德橡塑研发的“煤矿井下阻燃导静电植物带芯输送带”获得澳大利亚专利证书,年可形成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橡塑产业发展迸发出更强活力。
深培老树发新枝
聚焦两大传统产业,致力集群集聚集约
金属橱柜、硬木雕刻是武邑县两大传统特色产业,起源时间早、覆盖范围广、富民效应强,但都面临着“散弱小”的问题。为此,武邑县围绕培育产业龙头、推进产业革新、提升产业层次,强力推进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六大战略”加速金属橱柜产业振兴。武邑是全国四大保险柜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历程几经起伏,企业“散弱小”、产品研发能力弱、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始终不同程度的存在。近年来,武邑县抢抓金属橱柜产业被列入河北省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衡水市“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机遇,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金属橱柜产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产业存在的问题,确立并深入实施了品牌运营、工艺改进、工业设计、产业聚集、链条延伸、产品扩围“六大振兴战略”。一是靠品牌运营振兴。“虎牌”保险柜是中国保险柜品牌十大名牌之一。县政府围绕重振“虎牌”声威,将虎牌集团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并加强“虎牌”商标运营包装,积极推进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2017年“虎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市场评估价值5.26亿元。目前,全县金属橱柜产业注册商标达到70多个,其中省著名商标11个。二是靠工艺技术振兴。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金属橱柜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系列激励政策,每年拿出4000万元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全县80%的金属橱柜企业新上了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冲床、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累计达到1000余台套。特别是虎牌集团奥笛柜业与北京航天五院合作,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国内首条保险柜自动化生产线,有效提高了产业数字化、自动化水平。三是靠工业设计振兴。依托河北虎牌集团,积极与航天五院、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保险柜行业院士工作站,并通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将研发成果第一时间向中小企业有偿转让,实现从平台设计到企业生产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项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四是靠产业聚集振兴。为促进产业规模发展、集群发展,根据产业布局,投资12.5亿元建设了智能安防产业园,吸纳本地金属橱柜企业,并承接深圳、宁波等地智能安防企业入驻;投资10亿元谋划建设了桥头金属橱柜产业园,集聚产业资源要素,着力打造更加专业化、链条化的产业集群。五是靠延伸产业链条振兴。打造产业链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县政府立足打造产业链闭环,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谋划引进了智能锁具生产线、邑源智能贴片等项目,初步形成了柜体生产、锁具研发、成品组装、表面喷涂、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六是靠产品扩围振兴。在推进传统保险柜向枪弹柜、文件柜、金库门等产品转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文件柜向文化产业发展、金库门向安防产业转型、保险柜向智能数控革新。去年以来,虎牌奥笛柜业、四通银行设备等研发推出的智能等离子衣服消毒柜、文件消毒柜等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并第一时间驰援湖北。到目前,武邑的金属橱柜产品在淘宝、天猫、苏宁、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量长期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可以说,武邑金属橱柜产业已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四大中心”加快硬木雕刻产业聚集。武邑是全国最大的明清家具制造基地、中国老榆木家具之乡,现有企业1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主要产品有明清仿古雕刻家具、花台、餐桌餐椅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量上千万套(件),市场份额占到了江北市场的三分之一。为做大做强这一富民产业,彻底解决产业“散弱小”问题,2012年建设了总投资12.5亿元的明清家具大世界及二期项目,作为产业销售中心集散地,目前660余户商户已全部入驻,基本实现了“销售集约化”;2019年建成了总投资12亿元的明清家具产业园,作为产业集中生产中心,园区可容纳企业160家,为加快企业入驻,县政府一方面加强园区基础配套,并谋划建设了表面处理中心,确保资源集约化利用,有效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结合河渠“四乱”整治,对74处142户硬木雕刻小企业、小作坊进行了清理整治,引导其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近30家,初步实现了“生产集约化”目标。2019年、2020年,县政府又分别谋划建设了檀香小镇、雕刻空间文创特色小镇、木艺博物馆等项目,着力打造雕刻文化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为深入宣扬硬木雕刻文化、塑造硬木雕刻家具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武邑还依托“全国第一板”巴迈隆木业,积极开展与欧派、蓝鸟、曲美等知名企业洽谈合作,推动产业链条向板式家具、办公家具、全屋定制家具等方向延伸,为产业转型开辟了新的路径。
厚植土壤催新芽
聚焦四大新兴产业,构建多点支撑格局
武邑发展的新动能既来自于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也来自于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近来年,武邑县一方面着力探索创新路径,先后出台了《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开展科技创新,一方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标准地+承诺制”“一会三书一证”等改革,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发放施工许可证由原来的160个工作日减少到35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时间由法定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为现代物流、环保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大数据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沃土,也让武邑的未来发展有了无限可能。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抢抓河北省“十三五”规划支持衡水建设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市委、市政府将物流枢纽的核心区布局在武邑清凉店区域的重大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冀中南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衡东物流、远东物流等2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完成投资40亿元,年产值30亿元。特别是去年启动建设了总投资35亿元的衡水国际陆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服务京津冀的重要现代综合物流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环保装备产业。环保技术和环保装备是当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县政府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宏运压滤机公司等企业转型升级,宏恩环保设备项目竣工投产,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天津圣纳汽车尾气检测仪、中科建德除尘减霾清洁车、广兴环保滤材、佰特VOCS气体催化净化装备制造等一批环保装备类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抢抓雄安新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投资10.6亿元的德国瑞希通可弯曲极薄石材、总投资2.5亿元的诚信众城公司绿色节能建材研发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武邑已经成为新型建材产业的汇聚之地。四是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县政府始终把大数据作为弯道超车、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和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2018年以来,依托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云上武邑”,获评全省首个完整县域智慧城市项目,助力武邑入选河北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Weshare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列入工信部“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中国联通大数据服务基地、VR电竞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短短三年时间,大数据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为优化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换注入了鲜活动力。
联系人:康世良
联系电话:13803330843 18632126918
邮箱:ksL7257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