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路钟林说,村里的故事,像山里的泉,流淌起来就源源不断。
“古村落要保护外在的‘筋骨肉’,也得传承好内在的‘精气神’!”路钟林说,现在村里多数年轻人搬出了老宅,但每逢春节或者嫁娶一定要回来。对英谈人来说,老屋是不能丢弃的。
古村落的新生,离不开像路钟林这样的守护者,他们形成的文化合力,留住了一砖一瓦,也留住了乡愁、寻得了归处。
英谈村巷并不宽,约莫能容两三人并行,窗棂斑驳打乱了春日的阳光,门前的石阶光亮且陈旧,无法想象古村落往昔的繁华,但那份居于心间的温热,未曾变淡。
而今,古寨正在焕发新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归,村里已办起了20多家农家院。前往英谈的道路上,外来客络绎不绝。
夜幕降临,走上村民刘二妮民宿二楼露台,英谈向我们打开了另一种美:亮灯了,柔和的灯光勾勒出一个异质的空间,层层叠叠的村寨像一座梦幻城堡。
“很多来家住的人,都喜欢坐这儿,聊天、看景!”刘二妮说,她的民宿一次可以接待30人吃饭、10人住宿。
她说,来吧,来吧!
夜深沉,没有狗吠,也没有人走动。这份安静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早已成为古寨英谈自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