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伟 郭硕 通讯员苏立强)家住邢台市信都区的岳立中,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走遍邢台市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记录下无数自然美景、人文风俗及新闻现场。
“记得2013年的时候,将近有1个月的时间,基本天天看不见太阳。”岳立中回忆道,“有一天早晨我去公园遛弯,看到飞鸟在雾霾中飞翔,市民在雾霾中晨练,家长在雾霾中送孩子去上学,就将当时的画面拍摄下来,整理成《雾扰牛城》系列摄影作品,参加了2014年度河北省摄影展。”让他开心的是,近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加大,邢台的天气越来越好,“作为摄影师,我见证了邢台市的绿色之变。”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31日,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8,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倒排第31,同比下降16.1%,下降率在全省正排第1名。
PM2.5平均浓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5%,下降率在全省正排第2名。优良天数53天,比去年同期增加8天。重污染及以上天数8天,比去年同期减少4天。
A级环保评价成为企业“金名片”
邢台市空气质量的明显好转,得益于企业环保投入的不断增加。企业环保投入值不值?在邢台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环保部工作的金振家深有感触。
“我2010年6月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邢台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工作,一直从事公司的环保管理工作。”工作11年的金振家,谈起企业环保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刚来公司那几年,物料还是露天堆放,厂区道路没有硬化,从这条路上走一遍,鞋子、裤子上都是一层灰尘。”金振声回忆说。
痛定思痛,德龙钢铁立下“打造世界级洁净钢厂”的目标,坚持“环保投入不设上限”的理念,按照生产洁净化、制造绿色化、厂区园林化的标准,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33亿元,将环保一步步做到极致。
“首先,在无组织治理方面,我们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尘点进行封闭收集,建设除尘设施,对道路进行全面硬化;物料由最初的露天堆放,到建设挡风抑尘墙,再到现在的物料全部进入全封闭料场,厂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谈起公司的环保举措,金振家如数家珍。
一项项设备的投入使用,使排放标准达到比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更严苛的“德龙标准”。2020年11月,德龙钢铁获评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环保绩效A级企业”,是全国首批5家钢铁A级企业中唯一的民营企业。“成为A级企业,意味着在秋冬重污染应急预警期间,德龙钢铁可以不停产、不限产,我觉得这就是环保治理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效益。”金振家骄傲地说。
尝到了环保治理的“甜头”,更深知环保治理的重要性。金振家表示:“今年一季度,我们重点推行完善了‘环保示范岗’评选管理模式,激发全员参加环保治理的积极性,提升现场治理水平。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年内持续投资8000-9000万元,实施8项环保治理项目,在达到超低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减排,做好邢台环保的‘金名片’,为邢台市的‘绿水青山’尽企业应尽的责任。”
目前,德龙钢铁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产钢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厂区内绿意盎然,随处可见一处处精心打造的景观,烧结馆、炼铁馆、炼钢馆、轧钢馆,甚至污水处理、废热废气发电等“展馆”,火遍网络的“金刚园”更是成为邢台著名的“打卡地”。
驻厂帮扶督导“有温度”
4月14日深夜12点,记者来到位于邢台市区西南部的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与在这里驻厂帮扶督导的邢台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三室主任崔涛及队友,一起体验了环保夜间督查工作。
“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两小时一查的频率,今年更强化了夜查的管理,查完要将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崔涛一边认真填写驻厂工作日志,一边向记者介绍工作情况。
在去年完成PM2.5“退倒十”的基础上,2021年邢台市打响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战,坚持把工业企业管控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发力点”,对216家企业排放量日控月考,80%执法力量下一线、蹲企业,对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驻厂帮扶督导。
嘟嘟……此时,崔涛的手机响起两声短促的提示音,他赶忙拿起手机查看。“我们24小时手机不离身,随时要查看‘邢台管控’这个软件上的各站点监测数据,根据风向和数值等情况,对邢钢各排污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控。”
环保夜间督查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环节的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确保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完成督查后,崔涛和队友还要汇总数据、填写日志、上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