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低龄”助“高龄” 爱心来敲门

——石家庄市探索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难题

□记者 吴新光 张嘉琪

跟孩子一起住还是自己独住?在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养老?自打做了膝盖半月板手术后,石家庄市桥西区苑东街道办3502小区83岁居民陈桂书,开始为自己的养老问题焦虑。

陈桂书所居住的3502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有5000多口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半数以上。囿于习惯及观念,基本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大多愿意在家养老。加之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在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石家庄市桥西区德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携手石家庄市桥西区民政局,依托“爱心来敲门”社会服务组织,积极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难题,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养老新路子。

“刚退休的‘低龄’老人身体尚好、有热情、有干劲,如何让‘低龄’老人有所为、‘高龄’老人有所依,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德仁社工“爱心来敲门”项目负责人马岩看来,此养老服务模式聚焦独居、空巢高龄老人这一类特殊人群,核心是“低龄”助“高龄”,进行日常探访、慰问、陪伴、代购、陪诊就医、兴趣爱好培养等。

3502小区是“爱心来敲门”社会服务组织推广的第一个小区,参加志愿服务的多是50岁至65岁的退休人员。热心肠的张秀芹老人,是3502小区“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团队的队长:“我们志愿者每一次敲门,每一次上门服务,对独居、空巢高龄老人都是莫大的安慰。”

1月13日,正值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期,当晚10点半,86岁的赵阿姨突然血压升高。“赵阿姨腿脚不便,而且三个孩子均不在身边。她给我打了电话求助,我们志愿者连夜开上电动车,将赵阿姨送到了医院。”张秀芹回忆道。

基于活动能力的不同,德仁社工工作人员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发放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连心卡,服务更加精细化。“老人身体上、行动上不便,是一方面,情感上的孤独更不容忽视。”3502社区党支部书记、3502社区居委会主任徐日华认为,发展“爱心来敲门”等红色社区社会服务组织,是解决当前居家养老难题的方案之一。

据了解,目前,3502小区“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团队已由最初的9人,增加到50多人,成立了8个志愿服务小分队。“爱心来敲门”组织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已辐射10个街道的10个社区,正在接受服务的高龄老人有500多人,备案志愿服务者达330人。

2021-04-26 ——石家庄市探索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难题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4205.html 1 “低龄”助“高龄” 爱心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