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魏玉坤 邹多为 王昆 于文静)春节之后,“二师兄”仿佛坐上“滑梯”,全国猪肉价格一路下行,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一季度,猪肉价格平均下降12.5%,同比连续6个月下降,其中3月下降18.4%,降幅比2月扩大3.5个百分点。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最低点。”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春节后,猪肉消费季节性回落,同时生猪产能已接近非洲猪瘟爆发之前的常年水平。“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是造成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郭丽岩说。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随着生猪产能显著恢复,猪肉供应越来越宽松,猪肉价格持续下行有基础。
“考虑到节假日和季节性消费因素、一些极端天气和散发疫情等可能对局部生产和调运产生一些阻滞,预计年内猪价不会持续大幅下降,而会在相对高位波动调整,不同产销区域猪价也会出现一定分化。”郭丽岩说。
陈光华表示,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坚持生猪生产恢复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促进,对标对表生产全面恢复目标任务,持续抓增养补栏,确保恢复势头不中断、生猪存栏继续增加。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猪价既关系到老百姓的“菜篮子”“钱袋子”,也关系到养殖主体的发展生存,应尽可能将其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减少价格暴涨暴跌。
据陈光华介绍,目前农业农村部正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通过统一权威的发布窗口,集中发布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此外,农业农村部将探索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强化监督预警,完善调控政策,稳定基础产能,早研判早介入应对,努力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
专家建议,着眼长远,应加快养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屠宰和冷链运输同步发展的全产业体系建设,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避免“大涨伤民,大跌伤农”,切实抓好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