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董存瑞烈士陵园:

弘扬存瑞精神 凝聚红色动力

董存瑞烈士纪念碑。

□记者 黄云霞 杨晓龙

3月的承德隆化县城,乍暖还寒。穿过英雄广场,走进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站在花岗岩砌成的纪念碑前,注视着高达19米、象征着董存瑞19载青春年华的纪念碑,思绪万千。

“为了新中国,前进!”在电影《董存瑞》中,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留给世人最后一句话。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巨响之中,敌人的碉堡灰飞烟灭。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身躯,为战友们开辟出胜利的通道。这一画面定格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脑海中,成为不灭的印记。

从敌人手中夺过的机枪

在董存瑞纪念馆的第二展厅,陈列着一把机枪,分外引人注目。据讲解员孙鹏飞介绍,这把枪是董存瑞在隆化旧屯战斗中,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

那是1947年6月的一天,我军在隆化旧屯包围了从张北溃败下来的一个敌骑兵团。敌人用一挺重机枪向我军猛烈扫射,部队有所伤亡。

董存瑞盯上了敌人身旁的一间草房。他灵巧地顶着草席在地上滚动,慢慢靠近那间房子,又向上一跃,双手紧紧抓住滚烫的枪管,悬空的脚向土墙上一蹬,硬是把这挺机枪从敌人手里夺了过来,他掉转枪口向敌人猛射,这时我军主力冲了上来,歼灭了骑兵团。

连长捧着董存瑞烫满水泡的手,疼爱地责怪他:“你这嘎小子,不知道照顾自己。”董存瑞嘿嘿一笑:“连长,我‘照顾’好敌人就行了!”

参军时获得的奖品

1945年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光荣牺牲。董存瑞参军的近3年里,参加了百余场战斗,先后荣立了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一枚毛泽东奖章和三枚勇敢奖章。

“参军后,部队每到一处,董存瑞在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危害时,他都会挺身而出;而且他积极钻研战术、总结实战经验,成为队伍中的爱民和练兵模范。”跟着讲解员的脚步,来到第三展厅,展厅里陈列着董存瑞参军时获得的毛巾、袜子等奖品。

孙鹏飞讲述了一个小故事。1948年5月,部队向隆化开进,途经承德县房身沟村时,遇到国民党军队放火烧村,村民郭宴宾家的几间房子都被烧着了,可三岁的小玉芝还被困在火海里,董存瑞毫不犹豫地冲进浓烟烈火中,救出被烟熏晕的小玉芝,就和战友去救火了。

舍身炸碉堡

“这个展厅,虽然我来过很多次,但是每次在这驻足,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付田娟说,这个展厅利用影片播放和场景搭建重现了解放隆化战斗中董存瑞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壮举。

1948年5月24日,也就是隆化战斗的前一天,第六连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会上董存瑞被选为“爆破元帅”,他表决心说:“这次战斗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5月25日凌晨,33师仅用10分钟就攻占了隆化县城。董存瑞带领爆破组仅用20分钟连续炸毁了敌人四个炮楼、五个碉堡,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战斗进行到下午3点半,部队发起了总攻。突然,在中学东北角的一座桥堡上,敌人六挺机枪喷出凶猛的火舌。为了给部队扫清前进的障碍,减少战友们的伤亡,董存瑞毅然决然地用身体作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队在隆化中学最后据守的桥型暗堡,董存瑞用鲜血和生命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大批后续部队踏着烈士的鲜血冲进了隆化中学,全歼了守敌,隆化解放了。

存瑞精神生生不息

董存瑞牺牲13天后,1948年6月8日,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六班为“董存瑞班”。

据介绍,董存瑞班还依然保留着董存瑞的床位,连队每天早点名时连长点的第一个名字都是董存瑞,全连肃然立正,董存瑞班班长答“到”,而后向全连报告:“老班长董存瑞在解放隆化战斗中壮烈牺牲,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全连干部战士齐声:“奋勇前进!”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震撼人心的呼唤,回响在营区上空。

在董存瑞精神的鼓舞下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英雄。雷锋同志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董存瑞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我一定要为党和国家的利益,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凝聚红色动力

73年过去了,纪念碑巍然而立。每年的清明节和5月25日这天,隆化人都会自发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用各种方式缅怀先烈。

“近几年来,陵园每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隆化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是董存瑞和5000多名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隆化人民的幸福生活。”付田娟说。

近年来,隆化县抢抓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机遇,确定了“文旅康养+钒钛新材料及制品加工、食品医药加工”“1+2”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这片流淌着“红色”的热土“绿意盎然”。

2021-04-21 董存瑞烈士陵园: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3907.html 1 弘扬存瑞精神 凝聚红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