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的文章《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彰显思想伟力》。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时提出的“七个坚持”,阐述了河北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收获和体会。本报现予以转载。
2012年岁末,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对减贫规律的认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这“七个坚持”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复杂形势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全党全国人民无惧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定盘星。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我国反贫困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无数仁人志士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各种探索、尝试,但都未能如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普遍存在的生存性贫困问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的重任。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全党全社会齐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里,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次视察河北,每次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要求河北,“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抓出成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省级领导和市县党政负责同志分级包联脱贫工作责任机制,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层层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个部门行业责任、基层党组织直接责任、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77个,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8年间,全省6.1万名驻村干部和1.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了“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等一批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它向人们昭示:有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迈向美好生活的底气和信心。(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