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衡水

转角遇到美

——衡水市主城区“口袋公园”见闻

□记者 张梅胜

近年来,衡水市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亲民便民的“口袋公园”,不仅提高了城市风貌,更融入了城市“基因”,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和赞誉,该市今年将再建成40个“口袋公园”列为民生实事,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近年来,衡水市主城区一批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大街小巷,不仅提高了城市风貌,更融入了城市“基因”,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之前孩子想去公园,要么去孔颖达公园要么去怡水园,离得远不方便,现在出门遛着弯儿就到公园啦!”近日,在衡水市区前进街与大庆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口袋公园”内,附近居民宋林岩对家门口的公园赞不绝口,“别看这儿不大,但很实用,花草树木、健身器材、凉亭都有。”

不经意间,衡水人已不需要为孩子的周末去处犯愁。在小区周围、城市街角等处,像“口袋”一样的小公园正逐渐多起来。

城市“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一般指规模较小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年以来,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该市把建设“口袋公园”作为提升园林工作、服务群众生活的有效抓手全力推进,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亲民便民的“口袋公园”,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

去年,衡水市按照“提升、改造、新建”的原则,以增强公园绿地的便民性、可达性为目标,决定利用3年时间,在主城区建设不少于100个“口袋公园”,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望,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更好享受身边的幸福。在“口袋公园”的选址和建设上,该市坚持分布均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理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满足群众需求。

见缝插绿,坚持“五个一批”巧选址。着眼于满足群众就近休闲健身的需求,结合城区现实条件,统筹绿地分布情况,坚持不怕大、不嫌小,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居则居、宜游则游,通过“利用街口拐角破硬增绿新建一批,与开发企业共建一批,拆违拆迁新建一批,道路绿地改造一批,单位社区绿地与道路绿地统一设计拆墙透绿提升一批”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口袋公园”选址工作,木香园、尚水园、德贤园、庆华园等面积由380平方米至1.9万多平方米不等。

多元投入,鼓励代建共建解难题。在破解资金难题方面,衡水市进行了多元化投资的有益探索,鼓励受益开发企业独资代建,占地1.8万平方米和1.6万多平方米的滏阳园、星河湾园就是由此建成的。同时,与开发企业合作共建,开发企业负责土建等基础设施,园林部门负责植物种植,以这种方式建成了占地1.9万多平方米的华育园。

以人为本,坚持文化与特色并重。衡水市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口袋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功能上,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考虑不同群体需求,配备了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垃圾桶、避雨亭架等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休憩、锻炼、娱乐需求,提升便民综合服务功能。在主题上,坚持“文化建园”“特色建园”,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公园规划设计中有机融入衡水元素、衡水符号,彰显衡水特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水滴园、萌宠园、桑梓园不一而足,各具特色。在建设上,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发扬“工匠精神”,注重材料选择和施工环节把控,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建设精细、精致、精美的精品公园,营造绿化优美、景观丰富的绿色游憩空间。在管护上,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养护到位、管理到位,让每个“口袋公园”都带给广大市民最佳呈现,让群众进得来、留得住、玩得美。

去年,通过对边角地、废弃地进行绿化提升等途径,衡水市共建成口袋公园40个,增加公园绿地面积6.64公顷,提高了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宜居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将再建成40个“口袋公园”列为民生实事,并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1-04-14 ——衡水市主城区“口袋公园”见闻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3436.html 1 转角遇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