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廊坊市克服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超额完成了秋冬季第二阶段PM2.5浓度持续下降、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2项年度考核最硬的指标任务。接下来,该市确定,将实施差异化分类分级管控措施,在夏季臭氧污染控制上下功夫,减少因臭氧污染损失的优良天数
本报讯(记者孙泽恒 通讯员田硕)“一月好二月平三月遭重创。面对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全市上下科学精准防控,一微克一微克争取空气质量逆境向好……”4月9日,在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廊坊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说:“‘十四五’开局首年首季,廊坊市克服多年一遇的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超额完成了秋冬季第二阶段PM2.5浓度持续下降、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2项年度考核最硬的指标任务。”
据介绍,这2项硬指标具体考核结果是:省定2020—2021年秋冬季第二阶段,在2021年第一季度,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廊坊实际完成值是59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14.5%;省定重污染天数8天,实际仅出现4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0%。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尽管今年首季廊坊市克服重重困境,超额完成了2项硬性考核指标任务,但仍然出现了多项污染物同比不降反升问题。1月份气象条件整体较好,同比多创优良天4天,2月份优良天气同比持平,但3月份,反复出现重污染天气,先后启动应急响应达11天,失去17个优良天,不仅月份同比失去14个优良天,还影响了1月份的良好战果,最终形成优良天数同比2020年一季度减少10天的结果。这10天中,因气象条件极端逆境和区域传输影响损失优良天3天,因外来强沙尘天气集中频发,损失优良天数为7天。
2021年,省定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目标任务是PM2.5浓度同比下降3%,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9.9%。一季度的结果表明,争取更多的优良天,是廊坊市下一步最艰难的任务。年度优良天要增加3天,加上一季度不减反增的10天,共13天,接下来的9个月时间里,这13天能否争得出来,是廊坊大气污染防治面对的最艰难课题。
对此,该市主要领导干部近期专题到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调研座谈,明确提出,要把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的现实检验,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日,该市出台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八项措施等一系列实招硬举,确保高标准打好“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气污染防治首场攻坚战,确保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3%,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9.9%。
“近年来,随着PM2.5等空气污染物指数的大幅下降,臭氧污染逐渐成为继颗粒物后,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今年前3月,受特殊天气影响,廊坊市空气质量部分指标出现下滑,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未雨绸缪,从夏季臭氧污染控制上下功夫,求突破,减少因臭氧污染损失的优良天。”李春元说。
向科学治污、精准治污要效益,该市将臭氧形成的前体物——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和NOx(氮氧化物)的总量控制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家具制造、包装印刷、人造板制造等11个典型涉VOCs的行业及工业窑炉、燃用锅炉典型涉NOx行业进行重点治理。
生活生态源是臭氧污染形成前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臭氧污染防治需要群防共治。为此,该市着眼于餐饮、干洗、公众参与、露天烧烤、垃圾分类及清运、洒水、园林绿化、城市排污管网、畜禽养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从监管和控制角度提出了相关管控建议和具体措施。
据了解,臭氧防控期间,该市将实施差异化分类分级管控,对列入省定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企业、市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生产保障类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绩效分级达到A和B级企业、采用催化燃烧(蓄热氧化)等高效VOCs治理设施企业,在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有效运行、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不停产、不限产、不错时、不打扰。C级及以下和非引领的企业应实行错时生产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