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目前全市统筹、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到今年4月底要完成401万人的首剂次接种,6月底完成该市总人口的50%的覆盖率
本报讯(记者解哲琳)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石家庄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将全市统筹、分阶段分批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今年4月底完成401万人的首剂次接种,6月底完成全市总人口50%的覆盖率。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个人不负担任何费用。接种疫苗按国家医保局与生产企业议定价格执行,在受种者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疫苗及接种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个人不负担,不区分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财政按照实际接种疫苗及接种费用的30%对医保基金给予补助。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底前对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接种。接种人群为边境口岸、海关、移民、国际交通、医疗卫生、监所相关工作人员和监所被监管人员以及出国人员等感染高风险人群,公安、消防、应急、外事、交通、物流、邮政快递、养老、精神卫生福利、环卫、殡葬、救助管理、市场监管、新闻媒体、社区工作者和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向公众提供服务者等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水、电、暖、煤、气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职业人群,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以及冬奥会保障人员、“三道防线”人员和雄安新区建设者等重点人群。根据疫苗供应情况,压茬推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接种工作。第二阶段,7月至12月底对一旦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接种。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开展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一旦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同时做好第一阶段接种人群的补种工作。根据疫苗供应情况,压茬推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接种工作。第三阶段继续扩大人群接种范围,建立全市人群免疫屏障。
已设置305个接种点,在建临时接种点53个。该市目前已全面推进全民接种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对照规定的接种人群,结合实际,开展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逐街道、逐门户、逐单位、逐行业进行辖区内(含驻区的中央、省直、市直、区直各级各类单位)摸底统计工作,凡属于单位、行业的18-59岁人员由单位和行业负责统计上报到辖区乡镇(街道),常住居民、自由职业的18-59岁人员由乡镇(街道)直接负责登统。
为确保市民有序高效接种,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该市加快大型接种场所建设,加快推进临时接种点增设,现有常规预防接种单位则增设接种台、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天数,组建“流动接种队”,走到群众身边,提供接种服务。截至3月29日,该市已设置接种点305个,正在建设临时接种点53个,其中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大型接种点1个;完成接种工作培训并发证3513人,正在接受培训医务人员2682人;全市累计接种265433人,共计393748剂次。目前,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