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找到家人,让烈士回家”

孙玉根希望后代子孙能守好烈士墓,传承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记者 周亚彬 摄

□记者 武新杰 周亚彬

近日,在长城新媒体集团组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帮办‘微心愿’”活动中,石家庄市井陉县南蒿亭村党支部书记孙玉根发来“微心愿”:想帮一位安葬在村里的烈士找到家人或者后代,让烈士回家。

南蒿亭村位于井陉县南部深山区,地处河北与山西的交界处,在村中一片空地上有一座坟墓,埋葬着一位革命烈士——方振中。1959年,孙玉根的父亲孙世文复员回到家乡。之后,每年的清明节和国庆节,孙世文坚持为方振中烈士扫墓。直到2009年,83岁的孙世文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拉着儿子的手叮嘱了两个愿望:一是每年不要忘了给烈士扫墓祭奠,二是帮助烈士寻亲,让烈士回家。

父亲去世后,孙玉根把这份承诺坚守了下来。从1959年至今,在这座烈士墓前,父子俩已经坚守了62年,从未间断。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这里安葬的是一位烈士,名叫方振中,因为年代久远,烈士牺牲的具体年份已经不详,只知道他是张家口市涿鹿县人,曾跟随刘邓大军129师在太行山脉参加抗日,在一次对抗敌军扫荡时负伤后牺牲。”孙玉根告诉记者,墓碑的位置一开始在村边,但随着村里的发展,现在墓碑的位置已经在待开发的边缘了。如今墓碑已经越来越破旧,上面的碑体也残缺不全。

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为烈士寻亲”活动引起了孙玉根的关注。“我个人的力量有限,能不能借助媒体力量给烈士寻亲呢?”孙玉根了解到长城新媒体集团正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帮办‘微心愿’”活动,于是他想借助这个平台完成自己的“微心愿”。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他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多,如果最终无法寻亲成功,我希望有关部门能把他的墓碑迁移到村南山上的抗日无名烈士纪念碑旁,让烈士得到妥善安置。”

据介绍,1995年,孙世文与同村另一名退伍军人张禄元一起向政府部门申请,最终在村南的青山上立起了一座抗日无名烈士纪念碑。孙世文去世后,孙玉根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时常到山上看望无名烈士们,为他们敬上一杯酒,献上一束花,说说村里的变化。

每年清明节和国庆节,孙玉根都会带着家人去烈士墓看看。他的心愿就是:一代代子孙能守好烈士墓,传承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2021-04-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3218.html 1 “找到家人,让烈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