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波
3小时——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公司主采区辅助运输系统升级后,物料运卸耗时由5小时减至3小时,缩减50%以上。这是开滦股份的速度。
2人——中浩公司的聚甲醛分厂包装车间,码垛机器人舒展长臂,灵巧舞动,场面煞是壮观。在这里,仅需2名工人巡视检查,其余大部分包装工作都是由机器人和自动化包装线完成,完全不用人为干预。产量在递增、品质在提升,用工在减少。这是开滦股份的效率。
89项——截至2020年底,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累计申请专利89项,获授权45项,主持或参与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成长的开滦股份正与世界分享自主研发成果。这是开滦股份的高度。
更快了,更强了,更高了……今年一季度,开滦股份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创新赋能
引领第一发展力
创新为技术赋能,是矿山智慧化管理的需要。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公司积极探索智能化矿井建设新路径,推动煤炭生产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
率先探索实践主采区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新路径,建成并投入使用首套单轨吊运输网络。可简化传统运输过程中转车、倒装、摘挂绳头等环节,实现辅助运输连续化不转载运输,每班可减少辅助运输人员4人。同时,通过打包运输及使用专用料车,简化物料装卸及码放工作,实现物料“一站式”运输,“打包式”存放,物料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明显缩短,运输效率显著提高。“相比传统辅助运输模式,单轨吊辅助运输更快、更高效,以往运卸2车物料需耗时5小时,现在只需3小时。”范矿公司掘进三区区长李国平说。
在煤矿单位改良生产运输系统的同时,煤化工也开始研发机器人。
3月 26日上午7点半,开滦中浩化工公司聚甲醛分厂包装车间的包装工邹春龙与往常一样来到车间,而他的“好伙计”已在车间恭候多时了,准备和他开始一天的工作。
邹师傅的好伙计名叫码垛,是一台机器人。它外形就像一只健壮的手臂,有着橙黄色的皮肤,能够精准高效地将一袋袋产品码放成垛,还具有计数功能。
“我这搭档那是相当厉害。” 邹师傅自豪地说,这一垛产品总共40袋重达1吨,依靠码垛机器人仅3分钟就能码放完毕,每天能节省人工30至35人。
“现在,我们每班只安排两名包装工负责巡视检查以及解决一些其他问题。每天可包装五千多袋产品,实现了整个车间的“有人巡视,无人值守”聚甲醛包装车间管理员刘冠华说。
汰旧立新
拓展广阔发展空间
在开滦股份煤化工研发中心新材料研发楼, “石油和化工行业聚甲醛制备及加工应用工程实验室”的牌板格外醒目。这也是开滦股份拥有的第一个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研究中心。这间实验室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整个开滦煤化工产业科技创新的图景。
前不久,聚甲醛制备及加工应用工程实验室突破了聚甲醛纤维染色这一难关,获取了不同颜色的聚甲醛纤维样品。这是开滦股份在聚甲醛纤维领域获得的第8项发明专利,也是在彩色聚甲醛纤维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的第1项授权发明专利。染色后的聚甲醛纤维,比原来的白色纤维用途更广。“聚甲醛纤维染色成功,使开滦聚甲醛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煤化工产业有关负责人说。
“煤炭和煤化工产业是开滦股份安身立命之本。”开滦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滦股份将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运用新发展理念推动四大变革,在创新突破上开拓进取,加快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新型能源化工企业,开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