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齐和平是易县西陵镇太平峪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脱贫户。“你看我现在走路不方便,这是因为之前患病留下的后遗症。村里考虑到我的情况,为我提供了防火员的公益岗位。”齐和平告诉记者,自己当防火员每年收入3600元,加上低保补助和妻子打零工赚的钱,每年家里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除去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还能存下一笔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用好乡村公益岗,兜底安置稳就业。近年来,易县统筹开发养路、护林、护草、保洁、生态管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进一步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安置贫困劳动力4918人。
现场三:“云端”送岗保就业,阔步迈上小康路
4月7日,位于易县梁格庄镇的河北瑞熠天淀粉制造有限公司内,总经理苑文玉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将公司生产的粉条和淀粉进行分拣、装车。瑞熠天淀粉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销售薯类淀粉、水晶粉条、杂粮粉等产品为主的企业,日产淀粉8吨、粉条5吨。
“从去年开始,我们公司出现了用工难问题,相关部门了解到情况后,出台了帮扶政策,并帮我们发布线上招聘信息。”苑文玉告诉记者,通过政府搭建的招聘平台,目前有8名脱贫群众在公司工作,每人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既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群众受益。去年以来,易县多次启动“云端”招聘,组织线上招聘活动3场,发布就业招聘信息461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除专项活动外,易县还通过线上发布用工信息20余次,提供用工岗位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15人,入职成功155人。
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科员王晓亮表示,下一步,易县将建立稳定就业增收机制,围绕“三有”(有技能、有市场、有岗位)目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对脱贫人口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实现技能准、就业稳;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企业吸纳等方式,促进贫困劳力就地就近就业,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