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满族自治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起一产稳根基、二产强增收、三产抓拓展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本报讯(通讯员刘海波)丰宁满族自治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构建起一产稳根基、二产强增收、三产抓拓展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期达59亿元以上。
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秉持“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稳,则天下安”这一理念,四力齐发、协同并用描绘乡村产业振兴蓝图。
大力延展农业产业链条
聚焦“牛羊猪、药粮蔬”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乡村基地规模,引导各类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一是稳基础、保产能。完善“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度,健全检测追溯体制机制,保护生猪基础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今年,稳定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87万亩,产量达到3.4亿斤;二是抓特色、强链条。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大力发展“基地村”规模;三是创园区、抓项目。重点打造九龙松省级现代奶业园区、黄旗有机小米省级杂粮园区、坝上及接坝地区省级畜牧业转型聚集区、潮河牤牛河市级设施蔬菜园区;四是树品牌、打市场。依托“承德山水”、北京双创中心、怀柔扶贫馆、丰润扶贫专区等销售平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全力提升优化农业质量
该县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一是调结构。强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年内调整燕麦、胡麻、油菜籽等优质高效旱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新增种植面积10.35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二是优品种。推进种养品种改良项目,依托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全面推进燕麦、青贮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和老作物品种保护;三是强科技。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科委,推进昌达农业公司开展纳米富硒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四是推绿色。扩大“有机双创”战果,年内新增绿色产品认证2个、有机农业认证企业3家以上,有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县有机农业园区达到35个;五是提质量。深入开展农产品提标行动,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2%以上。
倾力创建新型农经模式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激发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活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确保今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1%。一是扶“龙头”。重点扶持“六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5家、新增县级4家;二是壮“龙身”。推动建设一批“以村为单位,以群众为主体”的种养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到年底,推进六链产业订单基地项目100个,村级农业产业园区项目39个;三是活“龙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年底,打造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四是强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
加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该县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重点推出3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壮大10个果蔬采摘、花海景观等农旅示范片区,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农业+旅游”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将优质农产品与中国马镇、森谷农业等旅游、农业品牌相融合,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年底完成坝上旅游区农产品销售1亿元以上,附加值增长2000万元以上。建立乡村与旅游产业发展共赢模式,出台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引进有实力企业积极投入,组建农旅融合的经营主体,通过资产收益、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增收,年内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