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穆叶)我国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它通过手艺人的巧手,绣出丰富细腻的美丽图案。辛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莎在传统“五毒鞋”绣法上进行创新,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用一针一线守住传统文化。
在旧城镇田庄村王莎的工作室里,她正在绣制一双“五毒鞋”。提到五毒的由来,王莎告诉我们,在古代,端午节时值仲夏,暑热即至,毒虫滋生,易犯疾病。人们将绣有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等5种毒物的服饰穿在幼儿身上,以此来祛病保身、避灾降福。
谈到与“五毒鞋”的结缘,王莎说,她自幼喜爱传统文化,又是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看到她的婆婆深谙“五毒绣法”技艺,于是,她便跟随婆婆学习绣法。她还多次远赴北京、河南、山东等地,与同行切磋传统绣法技艺,并在用料、图案、色彩上不断加以创新。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探索,王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立体“五毒绣”工艺,将失传多年的立体“五毒绣”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把“五毒”变为了“五福”。
去年初,王莎开始设计制作福履系列,从制作“五福”绣片拓展到布鞋、布包、家居布艺、抱枕、茶席、香囊、新中式服装等,王莎让传统的“五毒”文化与时尚的服饰、饰品接轨,让这一即将失传的中国民间刺绣艺术瑰宝焕发新的生机。
“五福”手绣传承人王莎说,这次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感觉责任感更强了,今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华民族是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