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鑫鹏 通讯员刘永刚)近年来,保定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历史机遇, 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做强京津冀生态支撑和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突出“一核”(保定市中心城区)“三带”(太行山生态涵养带、京保生态过渡带、雄保生态衔接带)总体布局,在“十三五”时期共完成造林绿化超400万亩。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5年间,保定市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在全市重点开展了雄保生态林带、水系林网、绿美廊道、太行山生态屏障、林果基地、村庄绿化等建设工程,并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保定市将环雄安新区周边作为重点绿化区域,完成环雄安新区周边生态林带建设7.4万亩,环绕雄安新区打造了一条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绿环相绕的一体化绿色生态林带;以注入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九条水系两侧为重点,大力开展水系林网建设,打造了清苑府河环雄安万亩片林、定兴拒马河生态片林、徐水漕河生态廊道,以及高阳、蠡县孝义河万亩森林等多座林水相依的绿美长廊。
同时,保定市以全市高速、高铁等窗口地段两侧为重点,打造了“四纵四横”“两高一环”等多个廊道绿化工程。全市完成廊道绿化里程416公里,造林面积10万亩。
在西部山区,保定市大规模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其中,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完成造林60万亩,有力提升了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生态承载力。
此外,保定市积极巩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三创四建”工作。该市11个县申请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县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99个村获得国家、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保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根据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五个保定”,打造“八个高地”的目标要求,该市将继续大力推进造林增绿,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做强生态支撑。其中,深入推进“三创四建”工作,将西部太行山区作为重点建设区域,大力实施白洋淀上游太行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绘就山水保定的生态底色。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高质量推进白洋淀上游水系林带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森林县城、森林乡村创建,将优良生态作为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的特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推进国土增绿和人民增福,为现代化宜居城市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