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尚俊 通讯员王德峰 郭海民)今年,魏县立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握国务院国资委持续帮扶机遇,深入实施“魏文化、水文章、强项目、美城乡”四大战略,全面开启邯郸副中心城市建设征程。
抓产业,强项目。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四大特色制造,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强化开发区企业“亩产效益”考核评价,优化产业格局。拓展央企合作成果,加快建设药玻产业园、中车产业园、徐工产业园、螺丝小镇、创达智农经作示范园、中普精密制造项目等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强化产业融合,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推进新兴产业,加快氢能产业园、量子点产业园、汉字数字化生产基地建设,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扩内需,稳增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做好聊邯长客运专线、通用机场等项目,完成全域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和西南片区建设,开建新南环、引黄调蓄水库和东风渠生态景观走廊。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实施污水处理市场化、城乡供水和城镇集中供热融资证券化项目。围绕“两新一重”、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支持领域,加快精准有效投资。
促创新,激活力。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县联社实行农商行改制,加强县内投融资平台监管。实施科技强县行动,打造创新领军企业,建设省级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推进“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电视问政、第三方评估、积分制考核等引导效应,打造“魏民办”政务服务品牌。
城镇化,靓品牌。建设省级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建成投用县文化艺术中心、梨乡水城体育中心、汽车客运枢纽,谋划推进人民公园、科教公园、长安公园、市民中心综合体、新区职教城。完成新区清洁能源供热配套,持续深化文明城、卫生城创建,缔造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乡村和特色乡镇。
强乡村,谋振兴。争取并落实帮扶政策,完善发挥防贫监测机制作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升产业扶贫效果。建设漳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对易地扶贫搬迁村拆旧复垦土地建成现代农业园区。借助中化现代农业优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建设万头奶牛场,推动生猪等养殖业健康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风貌“四大提升工程”。
优生态,爱环境。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强化在线智慧监管,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推行部门环保责任“积分制”,杜绝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扩大“双代”覆盖面,建设全域水网44.6公里林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责,提高河道治理水平。推动开发区污染处理厂提档升级,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保障张二庄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抓民生,暖民心。帮扶高校毕业生等人群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发展劳务循环经济。提升中小学基础设施,对城区学校纳入集中供热,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完善“互联网+供水”模式,科学用好2100万方长江水。完成“三年电网提升”工程,建设红湖老年养护中心等星级养老机构。
兴文化,活旅游。弘扬提升魏文化,建设文化强县。成立中华魏文化研究会,筹备举办魏氏宗亲大会、魏文化交流会,组织国家和省级非遗代表项目参加宣传展示活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魏都水街、新区水街规划建设,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文化节点、丰富旅游业态,办好梨花节、采摘节。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打造全民健身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