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场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将生态良好作为发展的第一底线,找准了生态底线与百姓增收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 杨静南)“2017年,咱流转土地26亩,种植蓝莓苗1万株。去年夏天,蓝莓进入丰产期并实现了采摘销售。在绿水青山中也能收获‘金山银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道沟乡永合义村村民高兴军说起这些露出喜悦的笑容。
近年来,围场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将生态良好作为发展的第一底线,找准了生态底线与百姓增收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场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形成河长主抓、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形成联防联治的强大合力。发改、水务等部门明确责任,协作配合,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确保全县河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以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和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好生态环境整治、河湖管理范围“清四乱”等回头看行动,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加大智慧水利建设,建立“河湖生态监管平台”。整合防汛、环保、地质灾害等监测平台共享,高效运行。建设河流断面监测点,打造县级智能化、网格化、全覆盖的河湖及周边生态监管体系。开展水库水质污染专项治理,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全面启动了封山禁牧工作。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打造致富的“绿色银行”。2020年聚焦“百万亩林果”项目,坚持“自主自愿、生态共享、合作共赢”原则,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方式,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张承坝上地区造林等国家重点生态造林工程,引导鼓励中标单位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合理的劳务报酬。依托木兰林业集团,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走林上有产品、林中有旅游、林下有经济的经营之路,打造绿化苗木种植、销售于一体的林业扶贫产业链,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投入资金1.5亿元,有效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打造经济林产业示范村5个,带动5000余户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增收。
打造特色村寨幸福家园,助推产业振兴。坚持“文化为魂”理念,注重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通过整体规划、集中打造,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村庄的个性和亮点,提升文化内涵,做到片区有样板、点上有精品。通过举办春季赏花季、夏季草原文化季、秋季收获季、冬季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旅游活动,逐步叫响木兰围场旅游品牌。围场还将土特产品、民俗风情、文化符号等元素进行深挖创新,既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又避免了同质化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满足了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了产业兴起、基础完备、群众富裕的多赢局面。塞罕坝附近的哈里哈乡,正实现着以“好风景”带来“好光景”的旅游扶贫,全力打造皇家秋狝传承之地、水源涵养生态宝地、满族民俗体验美地、京畿康养营地、美丽乡村生活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