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接第三版

(上接第三版)

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十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价格形成,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安排,开展整县整乡试点工作。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妥推进定州市、平泉市、邢台市信都区、邯郸市峰峰矿区等4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力争实现突破性进展。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审批实施程序、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

(二十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通过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发展服务型经济、推进股份合作、规范承包租赁经营、领办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种路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综合管理平台,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引导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重点支持1500个村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以上。

(二十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将专业大户、种养大户等规模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管理与服务体系,2021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以上。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重点建设1200家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加快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扩面升级,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3.1万家,服务面积2.2亿亩次以上。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2021年培育高素质农民4.9万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建设80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二十四)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发挥“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积极稳妥开展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房所有权抵押贷款,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持续深化农信社改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深入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用担保规模。引导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性强、保障范围广的自然灾害险、特色产品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险等险种,探索“保险+信贷”、“保险+期货”模式,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二十五)深化农村其他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农垦区域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支持一批制度优、管理精、主业强、效益好的农垦企业集团率先做大做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积极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等系列化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中心,推动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措施落地落实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六)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省市县三级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的责任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

(二十七)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成员单位出台重要涉农文件要征求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各地要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设立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每年分解“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实力量、完善机制、改进工作。

(二十八)培养造就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开展学习研讨。组织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分类别对市县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切实做到学思践悟,提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认识和素质能力。把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积极选派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驻村帮扶等形式到农村基层一线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利用选调生招录等政策,有计划引进高学历和短缺专业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切实推动各级“三农”干部队伍转变工作作风。

(二十九)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组织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与换届同步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综合服务站“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改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建设平安乡村,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宗教工作具体责任,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抓好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治理试点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推广一批思路新、举措实、可复制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三十)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体系。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重点保障领域,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确保到“十四五”期末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50%以上。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情况,要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专题报告上一级党委、政府。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市县使用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出台操作指引,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强化乡村振兴建设用地保障,省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落实返乡创业各项支持政策,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支持乡村振兴。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督导考核制度。各市(定州、辛集市)党委、政府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强化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办落实,完善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成员单位重点督办的工作体系,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充分发挥省重点工作大督查作用,推动任务落实落地。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建立乡村振兴荣誉表彰制度,省委、省政府每5年对实施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进行表彰。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减轻村级组织不合理负担纳入基层减负督查重点内容。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把握好农村各项工作的时度效。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2021-03-0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0788.html 1 上接第三版